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浪潮 > 绝色的“万年背锅侠”——陈圆…

绝色的“万年背锅侠”——陈圆…

作者:水依生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一片石之战,原本是李自成与吴三桂之间的一场较量,然而,十万对四万,悬殊如此之大,这样一场战争,吴三桂想要打赢谈何容易!

在政治上和李自成决裂,这其实也并非是他一时冲动的结果。实在是李自成在京城的所作所为,让他寒了心。说到底,他已经不再相信这位“农民领袖”了!

此时,大明已亡,百官受辱,家人的生命安全也受到了胁迫,这样的形势,很容易让吴三桂生一种孤胆英雄的悲壮感来!

大明的家底,就只剩下自己手头上这四万精兵了,大家都在盼望着他能担起重任、力挽狂澜,匡扶明室。这种时候,他实在不能输、也输不起!

这一仗,注定了吴三桂要腹背受敌。

山海关之西,李自成的十万重兵近在咫尺,一场恶战迫在眉睫。山海关之东,又有日益逼近的宿敌,强大的清兵正虎视眈眈。投靠李自成既然已经化为泡影,那么吴三桂的出路就只剩下两种可能:一种,在关内与李自成死战到底,双方打个鱼死网破,然后让关外的清兵有机可乘,坐收渔翁之利;另一种,借清兵之力,攻打李自成,饮鸩止渴,待度过难关之后,再想办法与清兵议和,通过割地,为大明保下大半江山。

很显然,这两种方式,都不是最好的出路。但为了保存实力,吴三桂还是选择了其中他觉得对自己更为有利的那一种——打开山海关,求助清兵!

于是,在拒绝了皇太极无数次后,被李自成逼得退无可退的吴三桂,终于主动提起笔来,给清廷的摄政王多尔衮写下了一封求救信。

在信中,吴三桂屡称明朝为“我国”、“我朝”,称清朝为“北朝”。也就是说,吴三桂仍是以明朝臣子的身份向清朝求援,请兵之目的是“灭流寇”,并使明朝得以“中兴”,而不是让清入主中原,更不是要认清作父,做满清的汉奸走狗。

因此,在书信中,他再三强调,待消灭农民起义军之后,明室将以“子女玉帛”和部分土地作为对清朝出兵的酬谢和报答。而且,在清军进关路线问题上,吴三桂明确要求清兵只需“直入中协、西协”,而他本人会“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门”。

也就是说,他实际上只允许清兵从喜峰口、龙井关、墙子岭、密云等处进入明境。而这些地方,既是以往历次清兵进入内地之旧路,又是目前李自成大军驻扎之处。按照这一规定,吴三桂不但可以保护自身安全,防止清军乘机行其假途灭虢之计,而且还可以促使清军与李自成主力进行火并,是较为安全周密稳妥的作战计划。

从这份作战计划来看,吴三桂引清军入关的初衷,的确是为了救国,而不是要卖国。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李自成是个不按套路出牌的人。他一方面带着吴三桂的老爸前来,说是要与吴三桂谈判,对他进行招降,另一方面却又增派万人东援并运大炮出城,两天以后,又再次“发数万骑东行”,并直接打算以山海关为主战场,与吴三桂摆开阵势大干一场。

且不论吴三桂到底该杀还是该降,单就李自成把主战场设在山海关这一件事来看,就足以说明他根本就是个没有大局意识的人。清朝雄踞东北多年,对大明江山垂涎已久,一直苦于敲不开山海关的大门。他倒好,主动把战场搬到山海关去,自己人在那里杀个你死我活,大幅度消耗自己的战斗力,这不是摆明了要给清朝一个“破关良机”吗?

与此同时,李自成的这种做法,也让吴三桂赶到了深深的绝望。因为这样一来,清军即使从中协、西协等处入境也已经解救不了吴三桂四万人马即将覆亡的命运了。在形势的逼迫下,吴三桂被迫改变初衷,由不许清兵自山海关进关转而迫切要求其自山海关进兵,以与即将到来的农民军作正面的交锋。

于是,吴三桂终于做下了“引清兵入关”的“滔天罪行”,成了一个受万世唾骂,遗臭万年的“汉奸走狗”!

故事讲到这里,相信大家都能认识到两个客观事实:第一、吴三桂并没有卖国,因为清兵入关时,他的国已经亡了,他与洪承畴等人不同,他并不是“二臣”;第二、客观来讲,李自成入京后所采取的一系列错误作法,才是最终“逼反”吴三桂的重要原因,这里头,陈圆圆所占的比重是十分轻微的。

明末清初的不少史书都记载,甲申之变时,陈圆圆在北京被李自成的心腹刘宗敏占有,吴三桂得知后,盛怒之下叛李降清。这些记载,把对一个女人的争夺作为吴三桂打开山海关的主要原因,显然是有失公允的。

基于农民起义军对地主豪绅阶级和故明官僚的痛恨,大顺军许多将士对明廷降臣进行拷掠追赃是可以理解的。但问题在于李自成并不具备一个封建改朝换代者的眼光和胸襟。

古代的农民起义并非近代、现代的民主革命。它只能是以一个新兴的王朝代替原有的王朝,大顺要能站稳脚跟就必须与故明官僚合作。当时,这些故明官僚中的绝大多数已经抛弃了朱明政权,张开双臂准备与大顺朝合作了。可是李自成却对个中奥秘欠缺洞悉,任由大顺将士去拷掠故明官员,甚至骚扰百姓,以至于李自成大失京师民,许多故明官员降后复萌叛志,有的则化装潜逃,去劝吴三桂叛李。

从整体上来看,大顺的作法,是放弃了与对稳定政权十分重要的故明官僚的合作,从局部上来看,则是骄傲轻敌,逼反了吴三桂。这既是促使吴三桂降清的重要原因,也是使大顺朝由盛至衰最终覆灭的关键。

对于吴三桂来说,无论是出于父亲滞留京城的考量,还是从他与满清拼杀了十几年的国仇家恨来看,他归降大顺才是顺理成章的。可是,李自成的阴晴反复、咄咄相逼,却斩断了他的归顺之路,硬生生将他逼上了降清之路!

不要以为他在决定降清前,内心就不痛苦、不挣扎。在获悉李自成起兵后,他曾想自戕以了断一切,结果被将士们合力拦下。当他想到父亲,想到京城的几十口族人,不得不面对现实,赌上一把,走出向满清搬兵的招数!

这样的一段泣血的往事,错综复杂的政治局势,当事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不是史书中短短的几个字所能概括得了的!

且不说吴三桂的被逼无奈,单就后人将“开关降清”的罪过完全加诸在陈圆圆身上这一点来说,历史对这位完全无力决定自己命运的弱女子,实在是既不公又残忍!

明明是男人们的天下、男人们的纷争、男人们的功业,与她又有何干?这个锅,她一背就是千秋万代,历史,欠她一句“对不起”!

。VIP。♂狂♂人♂小♂说♂网*♂www.du♂shu.k♂r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