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
“攸之,一会儿你陪我一块儿出去。”太子面见府官的那天早晨,穿上袍服,束好腰带,就像前世父亲刚刚死去,自己登基的那天一样,阿斗难免有些忐忑。前世那些大臣,自己好歹还大多数都认得,现在这一群,说是东宫宫臣,但其实都是几天前才走马上任,自己,怕是见过面的都没几个。
“臣并无官职在身,此时跟在主公身边,只怕不太方便。”郭攸之微微皱了皱眉,就算退一万步,自己现在有官职,太子朝见宫臣这么大的事情,只怕他在一群属官的队列里,也远远没有资格见到太子,更遑论侍从左右。
“我说,你就忍心让我一个人去见那群老头子,居然都不肯帮帮我,嗯?”阿斗回过头,握住郭攸之的手,“我连人都不认识呢,你不在,连个提醒我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的人都没有,你也放心?”我出丑了对你也没好处吧,攸之。
“主公,到时候自然有左庶子侍从导引,您又何必……”郭攸之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阿斗皱眉,浑然不觉郭攸之的眼神已经投向自己身后,“怎么了,攸之?”
“主公,您看看谁来了。”郭攸之后退一步,示意阿斗转过身,而与此同时,诸葛亮的声音已然从门口传入阿斗耳畔,“臣亮拜见主公。”
“先生!”阿斗三两步跑过去,连忙把自家先生扶起来,“不过,先生,您怎么来了?怎么,今天政事堂闲下来了?”政事堂可是宰相议政之地,原本五位宰相,阿斗来之前死了一位,罢了一位,阿斗一来,又奉命带兵走了一位,就算加上先生现在也只有三个人,怎么算,也不至于悠闲到能给诸葛亮放上一天假的地步吧。
“殿下要朝见宫臣是多大的事情,谁敢怠慢?而且,您难道忘了吗,那两位相公,都在东宫兼职,谁敢不来?两位宰相既然都不在,臣现在毕竟没有宰相之名,自然也就落了闲。”诸葛亮笑笑,坐在阿斗对面,“还有,昨天晚上臣临走的时候,有宦官给臣送了一份敕书,要臣转奉主公,臣不敢半夜打扰,就拖到了现在,主公不妨先打开来看看,再去不迟。”说着,从衣袖中把封好的黄麻纸敕书拿出来,转交郭攸之。
原本迎接圣旨至少也要设下香案,然后行大礼。但是,在场这三个人很明显谁都没把这位皇帝放在眼里。更何况,这份敕书到底是不是皇帝的意思还不一定呢,对于宫中那个直接率领宦官宫女囚禁了皇帝的女官胡氏,阿斗想了很久,还是决定瞒着先生,毕竟,先生又不进内廷,皇宫里面的事情,自己斟酌处置就是了,先生已经够忙的了。
门下:朕闻,有仁勇校尉郭攸之于长安一役斩首十余,颇立功勋,其人亦端方柔顺,器识不凡。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其既近侍太子,亲近东宫,出入帷幄,宜充侍读,主者施行。
特进、中书令、上护军臣旭宣
通议大夫、行中书侍郎臣念奉
宣德郎、检校中书舍人臣封行
金紫光禄大夫、行侍中、护军、韩国公臣辛
银青光禄大夫、行黄门侍郎臣晋
朝请大夫,守给事中臣液等言:
敕书如右,请奉敕付外施行,谨言。
看完,随手将圣旨丢到一边,阿斗撇撇嘴,一群人的官职和签名,各种程式下来,居然比敕令原文少不了几个字。至于这篇敕文,更是一看就不是读书人草拟的,绝对是胡氏自己写的!别说中书舍人,就是自家前皇后的文笔都比这好多了!
“不是,内宫传出来的敕书是不一定必须要丞相参与,但,敕书至少要有点什么标记吧,不是拿黄麻纸写几个字就是敕令吧?这个‘可’字是皇帝的笔迹?这笔力,是我那位便宜爹的?”力道这么软?
“臣以为,恐怕不是陛下所写,甚至,皇帝恐怕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份敕令存在……”诸葛亮抿抿唇,这几句随便一个念过几年书的文人都受不了的句子,居然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敕书之中,“就算是主公草拟的诏令,也不会这么随便吧。”等下,他好像一不小心泄露了什么?
“我的文笔……”阿斗默默别过头,往事不堪回首月明中,无论是文章还是诗词,阿斗一点也不想回忆自己都写了些什么鬼东西。
“那,各位相公就没看出什么不对?敕书上根本没有皇帝的笔迹,如何能称为敕?”阿斗微微皱了皱眉,又看了一眼被自己随手丢在一边的圣旨。
“毕竟,除了力道不够之外,这一笔字的外形,应该还是挺像的。”诸葛亮看了许久,终于想出来了个推脱之词,“只怕,两位相公没看出来。”
“先生,咱下次编瞎话能编个靠谱点的吗?”那群人精看不出来?谁信啊!反正这儿没有外人,阿斗也是难得的在先生面前没忍住吐槽。
“别说这个了,”诸葛亮摇摇头,毕竟自己这次这借口找的自己都不信,“时间差不多了,攸之,既然诏书上都说了让你侍从左右,你就陪主公出去吧。”
“先生不陪我去吗?”阿斗又一次故技重施,扯住诸葛亮的衣角。他知道自家先生不会去做违背礼仪的事情,不仅仅是以礼示敬,或许更重要的是,前世的诸葛亮已经不仅仅是专权了,“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除了祭祀由阿斗主持之外,他完全就是一国之君,一不小心就能让人联想到殷鉴不远的董卓曹操。无论是为了免去自己的猜忌,还是为了尽量平息国家之内的流言,他都格外看重礼仪,尤其是面对自己的礼仪,但是嘛……
自己扯衣角这一招对先生而言,其实也是杀手锏。
“臣现在连无品的流外官都不是,只是勋官而已,那种场合,只怕……”话说到一半,诸葛亮感觉到衣服的抖动,低了一下头,然后直接站起身,“演长,给我找身衣服来。”
“多谢先生!”阿斗差点就能直接蹦到三尺高,等到诸葛亮换好衣服,在两人侍从之下出了内宅,随从官员已然恭候多时,两位左庶子刚刚奏过外办,看着跟在阿斗身后的两位很明显不是宦官的男人,即使已经在忍耐,阿斗还是看得出,姜相公之外的那个人还是没能完全忍住脸上的诧异之色。不是说好了能进内宫的就一个郭攸之吗,多出来这位是谁?
“辛苦姜相公了,弟子唐突。”阿斗笑笑,永和之乐响起,阿斗从西阶上到自己的座位上,诸葛亮和郭攸之对视一眼,两人终究还是站在阶下,阿斗咬咬唇,你们两个站在台阶下面是想干嘛啊!太远了啊,根本不能帮我作弊的好吗!
“殿下。”有人小心的叫了阿斗一声,让阿斗回过神,端正坐姿,然而,看了一眼那人之后,阿斗并不知道这个人到底是谁。东宫的人是名正言顺的太子心腹,可是自己却谁都不认识,好像也确实不太好。
乐音再度奏响,这一次是舒和之乐,阿斗抬眸,又看见一个熟人总还是开心的,包括霍弋在内的几个通事舍人带了东宫之内的五品以上官员已经进了门,一一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五品以上的官员没几个年轻的,这一点阿斗早在战斗结束之后那天的宴会上就看出来了,基本上随便拉出来一个,人家的年纪都够给自己当爹的……
典仪称再拜,赞者承传,于是宫臣再拜稽首。东宫的五品以上官员不多,偌大一座宫殿加上站在一边的仪仗还颇显得有些空旷,阿斗的目光在东宫群臣的身上扫了一圈,然后,落在武将的席位上。陈祗啊,不是我说你,你好好一个侍中守尚书令的治内的大臣,非要跑来当将军?
然而典礼并没有给阿斗和陈祗对视的时间,太子詹事已经解下佩剑,由通事舍人引领,到了阿斗的桌案前拜贺。想想人家可是跟宰相差不多的官品,按照前世的经验,阿斗站起身作为还礼,然而,似乎是吓到人了。毕竟这是朝见宫臣,又不是拜见太子三师,太子三少,至少典礼规定上,还真没有让太子还礼的说法。
阿斗倒是没觉得自己犯了多大的错,他从小接受的教育,“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上下皆须有节,身为上位者,对大臣太过无礼才是错,至于自己礼数多一点,其实经常会有奇效,至少,嗯,面对先生的时候绝对是这样。
那边行礼完毕,阿斗才缓缓坐下,看着对方回到解剑席重新佩剑,然后回到原位,之后,原本接下来群臣再拜一便咱们就可以结束了。但是,鉴于这是太子第一次见宫臣,本着让太子认认人的心理,左庶子姜叙奏请宫臣依次上寿。阿斗看了一眼殿内的大臣,五品以上的官员就必须称册命,就是说,五品以上就算是大官,自己面前这,不管怎么说也有二十个左右呢,自己一次次起立,真的不会腿疼吗?
“殿下不必答礼。”另一名左庶子坐在阿斗桌案前,拜伏,“毕竟,太子三师和太子三少,全都阙而未置。”如果太子真的有三师三少,也不可能出现在朝见的行列里,毕竟,那可是要太子行再拜之礼的。
“好。”阿斗微微点头,“那就听你们的,让我认识一下东宫属官。”
左庶子起身,宣令,宫臣皆拜,令罢,再拜,然后,通事舍人依次领了人来见阿斗,阿斗虽然尽力在认人,但他毕竟还达不到见了一面之后直接就能把人记住的程度,大多数都是点个头就算了,只是在见到自家两个舅舅或者其他熟人的时候,会笑笑算是打个招呼。
然后,在陈祗奉命拜见的时候,阿斗明显能感觉到先生和郭攸之的紧张,站立的背影连线条都绷直了,阿斗有些无奈的叹息一声。陈祗前世最大的错不是“上希主旨”,而是“下接阉宦”,如果他没有让黄皓出现在前朝,这一世,自己会好办得多,但是……
但是现在自己到底该怎么办?阿斗承认自己喜欢陈祗,不仅仅是因为前世的陪伴和陈祗善解人意,其实,这个人其实很有意思,“多技艺,挟数术”不是乱说的。
而且,在前世,郭攸之毕竟死得早,阿斗跟董允在一起的时间太长了,猛然来一个听话的,对自己的想法上心的,而且是那种,即使自己不明说,也愿意想办法弄清楚自己是什么想法的,甚至会费些心思来讨好自己的人,阿斗当时简直是热泪盈眶,怎么可能不喜欢他。如今,阿斗还不想舍弃陈祗,那么要怎么处置他?放在自己身边?阿斗毫不怀疑自己会被谏言的奏表堆满,而且,自家先生肯定不会旁观的。放出去当将军?他是真的有点怕。
“阿祗啊,你说,我该把你怎么办呢。”阿斗低低的呢喃并未逃过陈祗的耳朵,陈祗低声的回应同样传入阿斗耳畔,“臣,唯陛下命。”
“你倒是简单,什么都推给我。”阿斗抽了抽嘴角,算了,他还能怎么办。
依次拜见完毕,朝见之礼结束,阿斗回到内室之后,衣服都没来得及换,第一件事就是拉着先生的手撒娇,“您干嘛站得离我那么远。”
“您身边要站一群侍从官,哪有臣的位置。”诸葛亮苦笑着摇摇头,抽出自己的手,“主公,您已经加冠了,不是小孩子了。”您好歹注意一下形象好吗?
“弟子当然知道自己加冠了,但,那又如何?”阿斗一手托腮,微笑,“家父遗命,弟子自当事先生如父,这天底下的道理,难道儿子加冠了,就不能跟父亲站得近一点了吗?”
“主公……”诸葛亮无奈,主公您是不是忘了,我不是您亲爹啊!可是不管是不是真的,这话说出来,难免有自作多情的嫌疑,诸葛亮也只好咽了下去。
“先生啊,您习惯就好。”阿斗微笑着起身,郭攸之为他解下腰带,脱去外袍,换了家常的衣裙,“对了,夫人生下了阿瞻的事情,星彩告诉您了吗?”
“殿下命人给臣传过消息,”诸葛亮点点头,“只是,主公怎么就敢肯定,内子所生一定就是阿瞻?”不一定吧,别说阿斗没见过这孩子,就算是见过,这么一个除了睡觉之外连吃都不怎么理会的婴儿,能看出来什么?
“直觉。”阿斗给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无力吐槽的答案,“怕什么,等着孩子长大了,他要不是阿瞻,咱们就给他改个名字,然后,派人去找阿瞻回来。只不过……”只不过我倒是希望他不是阿瞻,这一世,我还想让他当我女婿呢。如果他要出生,至少等自己和依依成了亲,然后才有可能把生女儿的事情提上日程。
前世,诸葛瞻是阿斗的女婿,其实和诸葛亮是阿斗的义父这件事并没有任何抵触之处,毕竟,汉朝的各位皇帝,联姻不辨行辈的多了去了。比如,吕后秉政之际,令诸吕和刘氏联姻,惠帝娶了自己的外甥女,赵王恢娶了自己的表侄女,又如汉武帝戾太子之子,后来登上皇位的汉宣帝娶了霍光之女,而他的叔叔汉昭帝,立的皇后可是霍光的外孙女。究其原因,大汉素来重姻亲,从高祖皇帝开始,就以婚姻制夷狄,结党援,争政权,谋富贵,当年吕后霍光权势熏天,自然都想和刘氏成为姻亲,甚至重为婚姻,而,婚姻不辨行辈,也就成了大汉传统。
“臣代犬子谢主公赐名。”诸葛亮苦笑一声,他倒是希望,那孩子不是阿瞻。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