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东唐变 > 6思绪2

6思绪2

作者:沂山小农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东唐这个时代与历史上的宋朝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虽然有后来人的改造,也许是因为李翔去世的太早,王元发现李翔对这个时空的改造主要是制度上的,其余的方面跟历史的宋朝没有太大的区别,同样的市民经济的繁荣,同样的文官压制武官,同样的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也许时代的发展趋势造成了与宋朝相似情况,即使有未来人的改造,依然没有改变历史的趋势。

因为李翔的改造,建立起了更加完备的开科取士的制度,为市民阶层进入官场打开了一个大门,告别的了门阀的垄断,这种制度经过一百多年的影响,已经深入到唐人的骨子里,读书做官,这也就是为什么王元考试秀才之后,整个王家庄大庆的原因。

读书人在这个时代拥有很大的特权,普通人外出,需要官府开出的路引,才能去外地,否则会面临许多的不便,有可能被当做盗匪被抓起来,直到籍贯地的官府去领人出来,否则你就在牢里呆着吧!但是有功名的人就不一样了,可以着襕衫,挂宝剑,出去游玩,美其名曰出去结交天下士人,增长见识。

秀才还可以免除徭役,这就省了很大一部分支出,要知道,以前的徭役是没有工钱的,很多农民就是因为徭役破产的。

这还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是政治的上的地位。穷酸秀才主要是影视作品的,这可不是普遍性的,成为秀才之后就可以有一定的政治地位,可以见了县官不跪,作揖就行了,成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中一员。

你不是秀才,不是士林的一分子,则你的生命与财产就没有任何保障。官差、地主、士绅,甚至是宗族长老,任何一者都能在你略有成就时,出手剥夺你的财产与生命。成为秀才之后,你的生命财产至少得到了某种意义上的安全,杜绝了一些人的伸手。因此秀才在地方上是颇有权威的。

如果在与邻村的争端中,有秀才出面无疑会占很大的便宜,这也是王元生病的时候村里人有诸多照顾的一个原因。

随着与这个时代接触的越多,王元明白自己刚穿越而来时成为某个富翁的想法是非常可笑的,在这个所有商人以流通赚钱的时代,你没有关系,想赚钱是非常难的,刚路上的关卡就会让你破产,更不用说你发财之后能不能保住,虽然秀才有一定的地位,但是你还是处于统治阶层的低端,财帛动人心啊,在法治淡薄,大鱼吃小鱼的年代,除非当上皇帝,否则你上面总有人官比你大能压住你。

因此,经过来到这个世界最初的恐慌之后,王元已经决定,在这个万端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最好的出路就是读书做官,否则来这个世界一趟,不作出一些事情,恐怕就让李翔鄙视了,毕竟人家来了一趟做了皇帝,你要是碌碌为无,一会无颜相见啊。当然他们也不一定见面。

说道读书,王元非常的感谢以前的那个王元了,以十七岁的年龄考中了秀才,这是附近十里八村唯一一份。王元完整的接收了以前王元大脑里的所有东西,包括知识、感情甚至某些习惯。凭着以前那个王元在四书五经方面的积累,再加上后世的知识面和学习方法,王元有信心在这个时代开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这个时代的科举与后世也没什么区别,主要是四书五经,但不是后世的八股文这个严格的文体。以举人考试为例,也就是解试,在每年的秋天举行,与后世的明清类似,考试主要考三天,第一场是大经义三道,《论语》、《孟子》义各一道,这对王元问题不大,跟高考考问答题差不多,主要是要考记忆力;第二场是诗、赋各一首,有时候也考词,相当于古代作文了;第三场是时务策一道,主要考考生对国家的一些政策的看法或者时事的点评,相当于写议论文了。考试最主要的就是看第二场和第三场,第一场只要是中上就可以。

王元考中秀才之后,本来可以参加当年的解试的,可是因为母亲去世所以就错过了,想要参加下一次考试,就要等两年了,对王元来说等两年不是什么问题,毕竟现在才十七岁,时间多的是。

制作好水车之后,王元就开始按照自己的计划读书了,毕竟这才是王元立足这个时代的根本。家里的事情一切都交给春莲处理,完全看不出是一个娇弱的小姑娘,只是某些时候某人占人家便宜的时候,那种娇羞才会出现,种种细节在此就不多表述了。

村里忙活几天之后,春灌终于结束了,这个时代的民风是淳朴的,大家受了王元的恩惠,虽然都是一个宗族的不好意思多说什么,但对于王元制造水车所带来的好处,大家是知道的,心里是感激 ,因此春灌完之后,村里东家送来一块腌肉,西家送来一颗白菜,南家送来一块豆腐,或者北家送来一点过年舍不得的吃的炸货,总之是表达对王元的感激,虽然王元极力的推辞,但是村民放下就走,因此最近的生活质量明显的提高了,至少王元在饭菜里见到了油腥了。

王元家里的十几亩地,也被村长安排几个人给浇灌了,虽然都是一个村里的,而且还是人家自愿的,但王元也不能领了好处就当做不知道,因此选了个好日子,王元去请了二爷爷、几个村老还有给自己家帮忙的人来自己吃饭。

对与这个时代的规矩,虽然有着原先的记忆,但以前的王元只知道读书,对这些也不清楚,还好有春莲在,该怎么做她都清楚,由于人数较多,还请了三婶一起来帮忙,王元读书累了的时候也出来看她们的准备,只见他们蒸了许多馒头,将自己家里的鸡杀了一只,当然是不怎么下蛋的一只鸡,等三婶走了之后,王元问春莲这些馒头我们怎么吃得完啊,春莲说,这还不一定够呢,我还要再准备一些别的。

等到请客的那天,春莲将别人家送的肉啊、豆腐等做了好几大盆子,满满的一笸箩馒头,还有以前家里自己酿的一些酒,这还是几年前酿的,最近几年收成不好,大家都不酿酒了,更不可能去外面买,因此村里许多人,已经进几年不闻酒味了。

开吃的时候,大家喝着酒,说着往事,充满了对夏天收获的希望,当然畅谈的基本是二爷爷和几个村老,那几个帮忙的小伙,根本没时间说话,全在使劲的吃。让王元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么多东西,这几个汉子都吃完了,比如馒头,王元只吃了一个半就饱了,但是这些汉子一般都吃七八个,就连二爷爷都吃了四个。宴请结束之后,春莲告诉王元,这个时候大家基本都吃不饱,每天靠稀粥度日,只有干活的时候,才吃点干的,不要看大家吃的多,如果不是二爷爷说大家放开肚皮吃,估计这些汉子每个人也就吃一两个,毕竟大家家里都不容易。(这是真实的,笔者听父辈们说,他们年轻的时候基本都能吃这些东西,一斤干面,对他们来说不是问题,那个时候缺油缺菜,所以才吃这么多,现在这么能吃的基本不见了。)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