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心理三术:洞察术、操纵术、调节术 > 有缓有急:忙得有条不紊,闲得乐不思蜀

有缓有急:忙得有条不紊,闲得乐不思蜀

作者:牧之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盲目的忙碌,最后收获的是茫然。如果我们不能实现太高的生活目标,那我们就应该量体裁衣,制定最适合自己的目标,然后实现自身的价值。

有的人从头至尾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为成就一番事业而奋斗,而有的人身不由己,随波逐流,每日所忙都只是为了伙食标准提高一些而已。大家同样辛苦忙碌,谁也没闲着,甚至你比他还忙还累,可收获却大不相同。

当然,如何选定目标也很重要。一则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二则要考虑到社会的发展趋势,争取能将自己的目标与社会的主流趋势结合起来。置身于哪种行业很关键,总不能人家在主旋律中高歌猛进,你在夕阳产业中垂死挣扎吧?否则,同样是忙碌,结果却会迥然不同。

中国有个词语叫做“碌碌无为”,忙得不可开交,但却是“无为”,太可怕了。很多时候我们恐怕都没有把“忙”真正地定义清楚。忙是什么呢?忙应该是在特定的时间段中朝着特定的目标进行连续不断地努力的生存状态。忙碌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充实,让我们将来回忆时觉得自己对得起时间、对得起自己。但是,如果你只是为了不闲着而去忙,只是为了向人表明自己“重要”而去忙,那么无非是自己欺骗自己罢了。

感受独处的美妙在现代社会中,纷繁复杂的事情越来越多,人们总会不自觉地迷失其中。此时,最好的对策就是静下心来,一个人待一会儿,来个冷处理,冷静地权衡利弊。只有独处的时候,才是大脑最清醒的时候,你才会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日本的美能达照相机公司专门为员工们设有一间“静坐沉思室”,里面就摆放着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此室不受外界电话、信件、人和事等诸多因素的干扰,既可以让员工思考过错,也可以让员工充分发挥想象力,产生灵感,以助于公司的管理与生产。即使有员工在里面睡上一小觉,公司也不会阻碍。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样可以让员工恢复体力和精力,以利于更好地工作,同样对公司有利。

“降魔者先降其心,心伏则群魔退听;驭横者先驭其气,气平则外横不侵。”一切烦恼与不快皆来自于心,只有心静才能降伏一切魔道。宁静可以致远,独处时的宁静,能让人放松身心,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庄子曾经说过:“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大意是说,如果一味沉溺于感官享受,人的智慧则会很浅薄。的确,自古智者都是能够适应独处之人。只有独处才能让人大彻大悟,才能具有大智慧,更好地领悟人生的真谛。独处时,可以让人充分感受宁静祥和,忘却争斗与烦恼,如同走出喧闹的都市进入万籁俱寂的旷野一般,让人心旷神怡。此时独坐一室,于清茶中品味人生,则生命的目的因此明晰;在书中品味生活,则生活更加多彩多姿。

清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曾国藩曾向一个修为极高的出家人请教养生之道。出家人磨墨运笔,龙飞凤舞地写了一张处方递给他。

曾国藩接过处方问道:“眼下天气炎热,万物焦燥,弟子往日总感到五脏沸腾,如坐蒸笼,为何今日在大师这里似有凉风吹面一样,一点儿也不觉得热呢?”

出家人朗声说道:“乃静耳。老子云‘清静物之正。’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世间凡夫俗子,为名、为利,为妻室、为子孙,心如何能静?外感热浪,内遭心烦,故燥热难耐。大人或许还要忧国忧民,畏谗惧讥,或许心有不解之结,肩有未卸之任,也不能静下来,故有如坐蒸笼之感。切脉时,我以己心静感染了你,所以就不再觉得热了。”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如能心如止水,心中无任何烦恼,无任何牵挂,自然会“凉风拂面”;而如果有太多的惦念,心不得闲,肯定会“如坐蒸笼”。

在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里,灵魂和内心更需要独处时的宁静。这片宁静可能在高山上,也可能在大海边,更可能藏在一间乡村小屋中。只要敢于独处,用心去体味,就能体会到它的妙用。

独处之时,你可以把脑海中各种想法全释放出来,冥想白天令人愤怒时的情景,在冥想的宁静之中经过加工的愤怒与烦恼,再次返回大脑的记忆时,已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不会对我们形成伤害,也不会带来压力。

心理调节术1.不为虚荣而忙。

2.不必为了博得别人的欣赏而故作忙碌。

3.忙碌之余不要忘记思考。

4.独处不是空虚的表现。

5.利用独处的时间给自己做个规划和总结。

该沉着时不浮躁,该行动时不坐等按兵不动,蓄势待发,不该行动时不盲目出击,这是沉着冷静、气定神闲;立即行动,想到就做,该出手时就出手,是果敢坚定、雷厉风行。懂得何时要沉得住气,何时又该及时行动,做到缓急适度,才可在大事面前方寸不乱,在运气降临时不会错失良机。

浮躁的人一事无成年轻人做事的大忌就是浮躁。浮躁有几种表现:第一,事情做到一半了,就觉得要大功告成了,开始飘飘然起来。第二,做事毛毛糙糙,巴不得立刻干好,只讲速度,不讲质量。第三,处于一种烦躁状态,觉得事事都没什么可做的,没什么意义,做不出个什么名堂出来,没劲。

浮躁是通病,一般是由于出道的新手做事情还浮于表面,没有深入认识到事情的复杂性或做事的意义。他们没有从事情的细节上去了解它,没有看到隐藏在事情背后的困难,或其所涉及的其他因素。他们的兴趣没有被提升起来,他们挑战自己和别人的欲望也被压抑着。

那么,作为初来乍到者,让自己静下心来进入角色是非常重要的,越早进入就意味着越早步入事业的轨道。我们需要和同事进行沟通,和上级进行沟通,从前辈身上学东西。通过记日记的习惯把每天的收获和发现心得都记录下来,是个很好的方法,它让我们每天都有一个全面反省的机会,每天都让自己成熟一些,做事少一些浮躁,多一份踏实。每天从细节上认识工作的质量,认识人们之间的关系,浮躁之气自然会少下来。

将行动变成习惯做人应有美好的憧憬。但是,这种憧憬是不可能靠着空谈和等待实现的。功成名就的人都是付出行动解决问题的人,他们依照正确的原则掌握主动,做了需要做的事情,并达到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该做的事,不是我们没有想到,而是我们没有立刻去做,时间一过,就把它忘了。原因是:有时是因为忙,有时是因为懒。一个事务繁忙的人,想到某一件事该做,但他当时没有时间,于是想“等一下再说吧”。但等一下后,又为其他事务分了神,就把这件事忘了。有些人虽然不忙,可是他喜欢拖延。该做的事虽然想到,却懒得立刻着手去做,心想“等一下再做吧”。可等一下之后,他就忘了,或者已是时过境迁,失去适当的时机了。所以,如果想做事有效率,最好是“想到就做”。

想给朋友写封信吗?现在就写。有什么可以扩大业务的好想法吗?去尝试。记住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忠告:“不要把今天能做的事推到明天做。”

一个人一旦有了拖延的习惯,每当想要拖延的时候,就应该及时转换想法。想想,在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些事情是你最喜欢拖延的,现在就下定决心将它改善。

成功者从来不拖延,也不会等到“有朝一日”再去行动,而是今天就动手去干。他们忙忙碌碌尽其所能干了一天之后,第二天又接着去干,不断地努力、失败,直至成功。成功者一遇到问题就马上动手去解决。他们不花费时间去发愁,因为发愁不能解决问题,只会不断地增加忧虑。当成功者开始集中力量行动时,立刻就兴致勃勃、干劲十足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你遇见过那种喜欢说“假如……我已经……”的人吗?有些人总是喋喋不休地大说特谈他以前错过了什么成功机会,或者正在“打算”干什么轰轰烈烈的事业。失败者总是考虑他的那些“假如如何如何”,所以总是因故拖延。

总是谈论自己“可能已经办成什么事情”的人,不是进取者,也不是成功者,而是空谈家。“实干家”是这么说的:“假如说我的成功是在一夜之间得来的,那么这一夜乃是无比漫长的历程。”

不要等待“时来运转”,也不要因为等不到而觉得恼火和委屈,要养成行动的习惯,必定会得到非常大的收获和成效。因此,不管你现在要做什么事,请立刻行动吧。

心动不如行动。要成功就要把希望放在明天,把计划放在今天,把行动放在现在。

心理调节术1.不被诱惑所俘虏,冷静地分析自身的长处和短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实践目标。

2.比别人早到公司,给别人留下做事积极的感觉。

3.积极进取,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完善自身的素质。

4.培养自己遇事沉着思考、办事迅速果断的风格。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