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稷山县志(1991-2008) > 第一章 医疗

第一章 医疗

作者:《稷山县志》纂委员会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1950年,太阳村以卫生促保健、以保健促生产的工作经验,为全国农村卫生工作开创了一个新模式。1959年,全国农村卫生工作现场会在稷山县召开,太阳村成为全国农村卫生工作的典范,稷山县人民医院亦成为国务院卫生部的农村卫生工作“试验田”。1964年北京中医研究院农村疾病研究所入驻稷山,研究所工作人员与县人民医院医生共同坐诊,共同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20世纪70、80年代,焦顺发的头针,任全保的长效麻醉、母痔基底硬化疗法,杨文水骨髓炎治疗等一批科研成果和医疗技术,得到了国家认可并获得全国科技大会奖励。

20世纪90年代,全县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全面达标,三级卫生网络建设受到卫生部表彰,县乡医疗机构等级管理稳步推进。1993年11月,县人民医院成为全省首家县级“二甲”医院。县人民医院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任德旺的“丹参谷氨酸钾滋阴复元汤治疗低钾软病”,骨髓炎医院用“中医药治疗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翟店卫生院许万山研制的“新型治耳散和洗耳液”均通过省有关专家鉴定,予以推广。

进入21世纪,稷山县卫生工作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乡镇卫生院建设得以加强,卫生监督卓有成效,疾病防治措施得力,药品招标普遍实行,正身、同信等民营医院脱颖而出,成为公立医院的重要补充。2003年取得抗击非典的全面胜利。县人民医院赵改俊研制“一次灌肠器”、“一次性配液器”,宁昌国的“痘痘面巾膜”均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鉴定并获专利。县人民医院任德旺等人的“用紫癜饮为主治疗过敏性紫癜”,研制的“参蛭心脑痛”等三种中成药,王吉宏等人的“双侧肱动脉及双侧腘动脉血压同步测量方法”,均获省科技厅有关专家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06年-2008年,全县实施全民健康工程,建立新农合医疗制度,使广大群众病有所医,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得到有效缓解。

第一节医疗队伍1991年,全县有医疗机构18个,医务人员681人。2001年,有医务人员457人,其中,药剂师10人,检验师10人,护师147人。

2002年,全县有医疗机构39个,医务人员756人,其中,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33人,护师124人,药剂师39人,检验师24人。

2005年,全县有医疗机构23个,医务人员816人,其中,主任医师6人,占总数的7.35‰;副主任医师39人,占总数的4.8%。

进入21世纪后,县卫生主管部门逐步健全卫生队伍管理制度,完善岗位责任制,工作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倍加关爱,尤其在职称、住房等方面为医务人员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促使医务人员爱岗敬业,业务素质不断提高。至2008年,主任医师54人,占人员总数的6.3%;副主任医师52人,占人员总数的10%;主治医师等职称者269人,占人员总数的31%。医师等职称者394人,占人员总数的40%。

第二节医疗技术1991年后,全县卫生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西医方面以县人民医院为最高,中医方面以县中医院为最高,痔瘘和骨髓炎及精神病的治疗分别以专科医院为上。

西医20世纪90年代,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可开展肝叶切除术,食道中上段癌切除术,乳腺扩大根治术,全结肠切除术,全胃切除术,脑瘤摘除术,左肝内二级胆管结石取出术,保留肛门的直肠癌根治术,小切口胆囊切除术,门脉高压脾肾静脉吻合术,食道中上段肿瘤切除术,左尺动脉、肱动脉、腋动脉血栓取出术等。胸外科可开展肺叶切除术,PTE技术支气管破裂修补术,全肺切除术,纵面肿瘤切除术等。脑外科可开展脑膜瘤摘除术,颅骨肿瘤切除术,颅骨成形术,后颅开颅血肿清除术等。泌尿外科可开展耻骨后膀胱外前列腺切除术、输精管造影等。骨科可开展鹰嘴粉碎性骨折记忆钢针内固定术,肱骨近端骨折克氏针经皮内固定术,皮瓣移植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先天性斜颈矫正术,腰椎椎旁穿刺术,骨氏管封闭术等。妇产科可开展子宫次广泛切除术,保留子宫肿瘤剔除术,宫颈涂片细胞学分析等。五官科可开展角膜移植术,外伤性泪囊管断裂吻合术,双侧唇裂修补术,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术,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面部血管切除术,阔筋膜移植治疗全脸球粘连术,鼻泪管逆行插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新耳再植术,腮腺导管吻合术,全耳廓分离整形术,二期鼻中隔粘膜下切除及软骨植入整复术,经上颌窦途径筛窦开放术等。麻醉科可开展基础加腰麻用于小儿手术麻醉,长时间静脉复合全麻11个半小时等。心血管内科可开展经静脉冠脉溶栓疗法,中西医结合抢救溶血并脑梗,尿激酶加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塞,肺功能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肝脏穿刺术,输脐血治疗再障,中西医结合抢救危重性乙脑,介入疗法治疗肝癌等。神经内科可开展脑血管造影,头针加意念诱导综合治疗脑源性瘫痪,计量诊断对脑卒中患者的鉴别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格林巴利综合症并重度呼吸肌麻痹及中毒性心肌炎长期气管插管及综合疗法救治,脑血管造影,CT定位钻孔抽吸颅内血肿等。功能科室可开展血气分析检查,肌酸激酶测定,临床真菌鉴定,酶标免疫及血渍凝集实验,脱落细胞形态检验,静脉肾盂造影,支气管造影,断层造影,冰冻快速切片,血氧分析,下肢静脉造影,血渍铁测定,骨髓细胞内外铁染色等。

2000年-2008年,普外科可开展全食道切除,门脉高压分流术等。脑外科可开展大小脑半球肿瘤摘除术等。泌尿外科可开展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肾癌根治术,前列腺电切术等。骨科可开展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等。心血管内科可开展有机磷中毒迟发性呼衰治疗,静脉导管电极心脏起搏术,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抗血小板+抗凝疗法综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肺活检,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抢救,顽固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起搏器安装,下肢静脉联合肺显像肺检塞诊断研究,分肾功能测定,临时起搏器植入术,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等。神经内科可开展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等。放射科可开展应用ECT冠心病诊断研究,ECT肿瘤显像良性恶性鉴别,全身骨扫描等。B超室可开展超声肝肾介入治疗,超声心动图等。

中医20世纪90年代,县中医院内科可开展中风合并重症呃逆治疗,脚穴按摩治疗糖尿病,中医中药治疗遗尿症,胃下垂治疗,经方辨治异食癖,中风从舌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贝耳麻痹,中西医结合通脑逐瘀汤治疗脑梗塞,中风患者康复期应用活血化瘀治疗方法,中风失语治疗,益气化瘀汤治疗血管性头痛,经方治疗癫痫、颈椎病、失眠及结肠炎,顽固性头痛,癌性疼痛,胃痛宁汤治疗胃脘痛等。急诊科可开展中药灌肠在危重病症中的应用等。外科可开展荆防败毒散治疗头面部疖肿和外伤后感染,仙人掌清热解毒,加味金黄散外敷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药制苍耳虫油外搽治疗口腔黏膜溃疡,针刺运动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等。针灸科可开展针灸按摩治疗颈椎症、腰椎痛等。

2000年-2008年,内科可开展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胃痛Ⅱ号治疗脾胃病,四君子汤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补肾降白汤治疗肾病综合症,天圣血塞通治疗脑梗死,麻杏鱼甘汤加味治疗急性支气管炎,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结石技术,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急诊科可开展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治疗等。外科可开展颈椎复位术,摸法在伤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创伤性浮动膝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合并肠梗阻治疗,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等。针灸科可开展手法治疗顽固性眩晕,椎间盘脱出治疗,水针治疗胃肠官能症,补肾养骨胶囊治疗颈腰椎骨质增生症,针刺治疗顽固性头痛,针刺结合中药治疗脑血管病顽固性呃逆,三维正脊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皮肤科可开展半班膏治疗扁平疣,小柴胡汤治疗阳痿、痤疮等。

第三节医疗设施1991年,全县18个医疗单位,拥有病床1123张,每千人病床3.9张。2001年,全县17个医疗单位,共有病床1420张,每千人病床4.3张。2008年,全县23个医疗单位,拥有病床1769张,每千人病床5.2张。

第四节医疗机构县直医疗机构1991年,全县有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精神病院、老年病专科医院、结核病院6所全民所有制医疗单位。2007年县民政局创办稷山县优抚医院。

稷山县人民医院位于县城康复街。占地5.5公顷,建筑面积5.18万平方米。拥有螺旋CT、核磁共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直线加速器等医疗设备1395台(件),固定资产9800万元。内设职能、临床、医技三类41个科室,有医护人员430名,其中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医师31人,开放床位300张。18年来,共引进新技术、新项目260余项,发表省级以上医学论文670余篇,门诊接诊病人150万人次,收治住院患者10.6万人次。1992年,县人民医院获省卫生厅“双学一创先进单位”称号。1993年11月,通过省卫生厅验收,确定为“二级甲等”医院。1994年12月,被国务院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爱婴医院”。1998年,获“山西省医德医风建设先进单位”。2003年,院党支部被中共山西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支部”。2005年11月,被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表彰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2007年,总投资3800余万元的门诊外科综合大楼奠基开工,建筑面积达1.88万平方米,翌年投入运行。2008年7月,县医院被运城市确定为市级定点医疗机构,8月被乡宁县确定为新农合直报定点医院。

院长:徐正身(1991—2001.4)、刘景锋(2001.4—2002.3)、李建民(2002.3—)。

稷山县中医院位于县城康复街。是一所全民所有制二级甲等中医院、全县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担负着全县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康复等主要任务。1996年被省卫生厅确定为“二级乙等中医医院”。2002年被省卫生厅确定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2006年被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评为“爱国卫生先进集体”。2007年被省卫生厅评为“卫生系统先进集体”。2008年,医院有职工88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9名,主治医师17名,医师10名。卫生技术人员79名,占90%,卫技人员中大学毕业生15名,专科毕业生39名,中专毕业生22名。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120急救站、手术室、针灸按摩科、药械科、放射科、检验科、心电B超室、综合科、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财务科17个科室,并有中风、腰腿痛、胃病、肝病、糖尿病、不孕不育等特色专科。主要设备有美国GE螺旋CT、日本奥林巴斯电子胃镜、日本福田B超、500毫安X光机、多参数心电监护仪、除颤起搏监护仪、全自动呼吸麻醉机、全自动洗胃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流变检测仪、心电图机、脑血流图机、三维正脊仪、高频电刀、综合手术床、4辆120救护车等60余台件,总价值达300余万元。

院长:黄殿英(1991—1994.1)、段吉荣(1994.1—2006.10)、加因锁(2006.10—)。

稷山县妇幼保健院位于县城康复街。2008年院内设儿保科、妇保科、医技科、财总科和办公室等19个科室,开放床位50张。有员工116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7人,主治医师25人,主管护师8人,医师19人,护师26人。主要开展妇女各生理期保健、孕产期保健、妇女心理卫生、妇女营养指导、优生优育咨询与指导、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及计划免疫等医疗工作,拥有B超等万元以上设备11台(件),价值100余万元。2008年10月,在全市妇幼医院中,率先通过二甲评审验收,并成为首批中国健康扶贫工程定点医院。

院长:邓喜全(1992—1997)、负责人南回荣(1997—1999)、负责人宁长春(1999—2003)、马红斌(2003—2008.3)、姚冠稳(2008.3—)。

稷山县精神病院位于县城大佛路北端,占地1.5公顷,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2008年在编人员66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19人。内设门诊部、住院部、行政及后勤等40余个科室。担负着全县34万人口及全市550万人口的精神卫生医疗、预防、康复、危机干预等任务。现已发展为晋南规模最大的集临床、教学、科研、预防、危机干预为一体的全民所有制大型二级专科医院,居全省三强。是运城市唯一经省卫生厅注册的精神卫生防治机构,是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是国家卫生部、公安部、民政部、残联“九五”期间命名的“精神病防治康复技术指导医院”。2002年8月被国家卫生、民政、财政、公安、教育等七部委联合授予“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集体”。2005年承担卫生部“全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并被评为全国唯一的农村优秀示范区。18年来,共收治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的各种类型精神病2.5万余例。

稷山县老年病专科医院位于县城稷峰西街,是一所以老年病治疗为主的专科医院。1991年有职工36人,床位25张,业务收入40余万元,院内设有内科、妇产科、中医科、放射科、药房、化验室、办公室等12个科室。医院从行风建设入手,狠抓职业道德和爱岗教育,以优质服务和廉价收费,为患者提供了一个温馨的就医环境。2008年,全院有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6人,医士20人,业务收入60余万元。

稷山县结核病医院位于稷峰镇杨赵村。肩负着所辖10个村2万余人预防保健、基本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工作。2008年医院编制人数40名,设床位50张,注册资金2万元,流动资金20余万元,有干部职工14名,其中主治医师1名,医师4名,护士1名,其他8名,医院设有门诊、内科、中医科、预防保健科、化验B超、X光、心电、合作医疗管理等科室。年门诊2100人次,住院病人560人次。

稷山县优抚医院位于稷峰西街民政局院内。2007年创办,为民政局下属事业单位。医院建筑面积1458平方米,住院病房12间,床位33张。设内科、外科、检验科、放射科、功能科等科室。2008年有管理人员3名,医护人员12名,其中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1名,配有血球仪、500毫安X光机、血流变仪、生化仪等医疗器械百余台(件)。优抚医院承担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任务,对农村五保户、城乡低保对象及其特困对象享受医疗减免和医疗救助。

基层医疗机构1991年,全县有城关、西社、太阳、翟店、清河、化峪、路村、管村、蔡村、下迪、修善11个乡镇卫生院,200个农村卫生所。2001年撤并乡镇后,全县乡镇卫生院减少为7个。2008年,全县7所乡镇卫生院有111名医务人员,200个农村卫生所有村医302人,承担着全县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康复和预防保健任务。

稷峰镇中心卫生院位于县城稷王路南端,为一级甲等医院,承担着全镇52个村9万余群众的防保、妇幼、健康教育、基本医疗等任务。2008年,有医护人员31人,其中主治医师10人,医师、护师18人。床位22张。院内设内、外、妇、儿、口腔、防保、妇幼、护办、药房、B超、放射、化验、手术等科室。拥有X光机、心电、B超、麻醉机、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电解质分析仪、生化分析仪、自动洗胃机等医疗设备。年门诊8300余人次,住院230余人次,业务收入60余万元。协助镇政府发动4.29万人参加合作医疗,参合率95%。防保工作连续3年被评为“先进单位”。

翟店镇中心卫生院是一所全民所有制中心卫生院,占地0.6公顷,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其中1300平方米是2000年以后新建的。2008年有床位30张,职工20名,其中医师8名,助理医师3名,后勤人员3名。院内设办公室、急诊科、内儿科、骨外科、妇产科、防保妇幼科、化验室、B超、心电图室、手术室、放射科、五官科、康复科、财务科、新农合办等。医疗设备主要有:200毫安X光机、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球计数仪、B超机、尿液分析仪、心电图机、洗胃机、红外线妇科治疗仪、双目显微镜、手术床、无影灯、产床等。

西社镇中心卫生院内设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五官科、急诊科、护办、检验科、放射科、药房、防疫保健室等。设备有200毫安X光机、显微镜、心电图机、电诊疗器、急诊科必备器械等医疗设备。2001年根据卫生体制改革和上级文件精神,更名为西社镇中心卫生院。2004年新建成门诊住院楼1座,面积达1500余平方米。同时还增设了会议室,增添了B超、化验设备、乳腺诊疗仪、手术器械、红外线治疗仪、牵引床和急救车等先进设备。

太阳乡中心卫生院2008年有职工14人,其中执业医师3人,执业助理医师4人。设有内、外、儿、放射、B超、心电图、检验、手术室等科室,肩负着全乡5万多群众的防病治病和新农合工作。有780平方米的住院大楼,主要医疗设备有北京万东200毫安双管双床X光机、LS—B100立式压力蒸汽消毒锅、自动洗胃机、呼吸机、无影灯、手术床、紫外线消毒车、北京TH—200B超、血球计数仪、深圳产RT—9200生化分析仪、尿分析仪、重庆GPX200高频X线机、科菱三导心电图机等大中型设备,并配有救护车。卫生院把提升医疗技术作为突破点。先后与541总院、运城市中心医院、稷山县人民医院等单位开展技术协作,开展了前列腺增生汽化电切、腹腔镜胆囊摘除术、骨折切开复位、关节置换、阑尾、疝气、子宫肌瘤等手术,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规诊疗和心肌梗死的急诊抢救等新的技术和疗法,基本上满足了辖区群众就医的需求。

化峪镇卫生院占地0.16公顷。设置床位22张,有职工9人。院内设有院办室、急诊科、内儿科、妇产科、外科、口腔科、防保妇幼科、化验室、B超心电图室、手术室、放射室、新农合办等科室。医疗设备主要有200毫安X光机、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球仪、台式B超等。2008年被市卫生局确定为边远山区卫生院。

清河镇卫生院2008年有医护人员15人,其中执业医师3人,执业助理医师2人。内设:内科、儿科、妇科、防疫妇幼和新农合办等科室。2006年争取中央国债项目,投资15万元新建住院楼380平方米,新增医疗设备200毫安X光机1台。2007年新增B超机、紫外线灯车、电动吸引器等。2008年出资16万元购置了相邻的派出所房屋21间,增设了外科、财务科、消毒室、防保室、妇幼室、会议室、灶房。基本满足了全镇3.2万居民的就医、辅助检查、健康体检的需求。2008年门诊1.05万人次,收治住院患者628人次,业务收入64万余元。2005年-2008年连续4年被市卫生局评为卫生工作先进集体。

蔡村乡卫生院占地面积约有0.33公顷。有医护人员12人,其中医师2人,中医师2人。设有内科、外科、儿科、妇科、中医科、理疗科以及检验、放射、B超等科室,承担着全乡3万余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预防保健任务。2006年5月利用中央国债投资35万元,新建卫生院业务用房600余平方米。2008年收治住院患者600人,门诊日平均35人次,为参合农民发放补偿款25万余元。

民营医院1991年,全县民营医院有稷山痔瘘医院、稷山骨髓炎医院2家。1995年范中秋租址在县城创办优抚医院,2003年徐正身创办正身医院,2006年李雨生创办同信骨科医院。至2008年,民营医院发展到5家,固定资产达3000余万元,从业人员328人。

稷山痔瘘医院是由全国劳模、著名肛肠病专家任全保创建。1994年,医院从蔡村总院转移到县城。不断完善逐渐成熟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