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稷山县志(1991-2008) > 第三章 政协

第三章 政协

作者:《稷山县志》纂委员会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第一节政协委员

第八届委员会本届会议政协委员101名,其中中共党员33名,占33%;党外人士68名,占67%。党内党外比上届分别降低和提高7.9个百分点。有女委员10名,约占10%,合乎规定要求;从年龄和文化结构上较上届有所提高。平均年龄48.1岁,比上届49.4岁下降1.3岁。大专以上学历36人,占35.6%(上届35.3%);中专33人,占32.6%(上届29.4%);初中27人,占26.7%(上届29.7%)。有高级职称14人,占13.8%(上届13%);中级职称36人,占35.6%(上届17.6%)。八届委员中除中共党员外,尚有民革、民建两个民主党派的8名成员,20个界别,较上届增加了经济和科协两个界别。

第九届委员会本届会议政协委员108名。其中中共党员43名,占39.8%;非党人士65名,占60.2%;妇女13名,占12%。平均年龄46.2岁,比上届下降1.9岁。九届委员共有20个界别,增加了经济、企业、农林、工商联、科技、科协、教育等界委员。九届委员中,有八届委员57名,占52.8%;具有大专以上学历44人,占40.7%;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41人,共占48%。

第十届委员会本届会议政协委员129名。其中中共党员51名,占39.5%;非党人士78名,占60.5%;妇女27名,占20.9%;少数民族1名。平均年龄42.1岁,比上届下降4.1岁。本届委员中,九届委员继任的56名,占43.4%;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70人,占54.3%;有9名委员具有高级职称。

第十一届委员会本届会议政协委员133名。其中中共党员48名,占36%;非党人士85名,占64%;女委员27名,占20.3%。

第二节全体会议1993年8月至2008年12月,政协稷山县委员会共召开4届16次全体委员会议。

政协稷山县第八届委员会一次会议1993年8月8日-12日在县城召开。应出席委员101名,实出席委员95名,列席人员30名。会议听取并审议了政协稷山县第七届委员会《高举两面旗帜,在中共十四大精神指引下,为促进稷山九八年达小康献智出力》的工作报告和关于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会议选举杨天恩为第八届委员会主席,张祥云、何大光、王春成、赵克山为副主席。选举产生18名政协常委。通过各项决议。与会委员列席了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听取和讨论了县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

二次会议1994年4月24日-28日在县城召开。应出席委员108名,实出席委员103名,列席人员31名。会议听取并审议了政协八届委员会《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职能,为开拓稷山改革和建设的新局面作出新贡献》的工作报告和八届一次会议以来提案委员会工作报告。会议补选了1名常务委员,通过了各项决议。与会委员列席了县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听取和讨论了县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

三次会议1995年5月3日-7日在县城召开。应出席委员108名,实出席委员102名,列席人员31名。会议听取并审议了政协八届常委会《发挥优势、履行职能,为稷山“实现八突破,完成九项工程,打好五个硬仗”的目标而奋斗》的工作报告和八届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委员会工作报告,并通过了大会各项决议。与会委员列席了县人大十一届三次会议,听取和讨论了县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

四次会议1996年4月24日-28日在县城召开。应出席委员108名,实出席委员103名,列席人员32名。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政协八届常委会《发挥优势,继往开来,为把一个富裕文明的新稷山带入二十一世纪而奋斗》的工作报告和八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委员会工作报告,并通过了大会各项决议。与会委员列席了县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听取和讨论了县政府《关于稷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

五次会议1997年5月9日-13日在县城召开。应出席委员108名,实出席委员105名,列席人员44名。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政协八届常委会《加强“两化”建设,认真履行职能,努力开创我县政协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和八届四次会议以来提案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会议通过了各项决议。与会委员列席了县人大十一届五次会议,听取和讨论了县政府《以稳促快,快马加鞭,努力使我县经济社会驶入发展的快车道》的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

政协稷山县第九届委员会一次会议1998年6月26日-30日在县城召开。应出席委员108名,实出席委员107名,列席人员44名。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政协八届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委员会工作报告。会议选举孟庆春为政协稷山县第九届委员会主席,崔兆荣、张祥云、赵克山、杜中效为副主席,选举19人为政协常委。会议通过了大会各项决议。与会委员列席了县人大十二届一次会议,听取并讨论了县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

二次会议1999年4月24日-28日在县城召开。应出席委员108名,实出席委员97名,列席人员40名。会议听取并审议了政协九届常委会《围绕中心,发挥优势,为实现跨世纪目标建功立业》的工作报告和提案委员会工作报告。经协商讨论,通过了大会各项决议。在会议期间,有10位委员先后就稷山县的“财源建设”进行了专题发言。与会委员列席了县人大十二届二次会议,听取并讨论了县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

三次会议2000年2月27日-3月2日在县城召开。在会议召开之前,根据工作需要,经常委会研究决定增加22人为政协九届委员会委员。另因工作调动和年龄偏大等原因,有6人不再担任委员职务。至此,政协九届委员会委员为124名。会议应出席委员124名,实出席委员117名,列席人员40名。会议听取并审议了政协九届常委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创新千年政协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会议增选了7人为政协常委,至此,九届常务委员共26人。会议通过了大会各项决议。与会委员列席了县人大十二届三次会议,听取并讨论了县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

四次会议2001年3月25日-28日在县城召开。会议增加政协委员10名,有两人不再担任委员职务。至此,九届委员会委员为132名。应出席委员132名,实出席委员125名,列席人员57名。会议听取并审议了政协九届常委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开创新世纪政协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和三次全体会议以来提案委员会工作报告。会议补选了新常委。通过了大会的各项决议。与会委员列席了县人大十二届五次会议,听取并讨论了县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

五次会议2002年3月18日-21日在县城召开。应出席委员134名,实出席委员118名,列席人员41名。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政协九届常委会《忠实实践“三个代表”,谱写政协工作新篇章》的工作报告和九届四次全体会议以来提案委员会工作报告。本次会议上,王琦(中共稷山县委书记)当选为政协主席。张祥云、黄伟祖、杜中效、苏真明当选为副主席。与会委员列席了县人大十二届六次会议,听取并讨论了县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

政协稷山县第十届委员会一次会议2003年8月25日-28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会议的政协委员129名,列席人员41名。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政协九届常委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功立业》的工作报告和提案委员会《关于九届一次会议以来提案办理情况》的报告。会议选举马卯录为政协稷山县第十届委员会主席,黄伟祖、杜中效、苏真明、任绣稼为副主席,25人为政协常委。与会委员列席了县人大十三届一次会议,听取并讨论了县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

二次会议2004年4月26日-29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会议的政协委员129名,列席人员47名。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政协十届常委会《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政协工作,为实现翻番目标作出新的贡献》的工作报告和十届一次会议以来提案办理情况的报告,通过了大会各项决议。与会委员列席了县人大十三届二次会议,听取并讨论了县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

三次会议2005年3月24日-27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会议的政协委员129名,列席人员51名。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政协十届常委会工作报告和十届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办理情况的报告,会议通过了大会各项决议。与会委员列席了县人大十三届三次会议,听取并讨论了县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

四次会议2006年4月17日-20日在县城召开。126名政协委员出席会议,列席人员49名。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政协十届常委会工作报告和十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办理情况的报告,通过了大会各项决议。与会委员列席了县人大十三届四次会议,听取并讨论了县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

政协稷山县第十一届委员会一次会议2007年5月11日-13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会议的政协委员134名,列席人员49名。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政协十届常委会工作报告和十届一次会议以来提案办理情况的报告。听取并讨论了县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会议选举马卯录为政协稷山县第十一届委员会主席,黄伟祖、赵高云为副主席,杨成有为秘书长。有26人当选十一届政协常委。会议还通过了大会各项决议。与会委员列席了县人大十四届一次会议。

二次会议2008年3月29日-4月1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会议的政协委员133名,列席人员45名。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政协十一届常委会工作报告和十一届一次会议以来提案办理情况的报告,会议通过了大会各项决议。与会委员列席了县人大十四届二次会议,听取并讨论了县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

第三节常委会常务委员会会议第八届常务委员会从1993年8月-1998年6月,在五年的任期中,组织召开了12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听取并通过了八届一次会议以来工作报告;研究讨论八届四次会议有关事宜;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学习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协工作的决定;讨论稷山标志问题;传达贯彻省政协会议精神;作出取消一名政协委员资格的决定;讨论和增补政协委员事项;通过提案工作简则;学习贯彻中共十五大会议精神;通过人事调整名单;通过1998年工作要点;讨论通过县政协八届委员会换届方案;讨论通过九届一次会议议程;讨论通过八届常委会工作报告;研究通过九届政协委员及常务委员名单。

第九届常务委员会从1998年6月-2003年9月,在五年的任期中,组织召开了11次常务委员会会议。贯彻九届一次会议精神;安排九届委员会期间的工作;安排委员视察工作;通过委、室职责;通过委室人选;讨论通过增设委、室及负责人;研究召开九届二次会议事宜;研究届中调整委员事宜;讨论通过九届三次会议议程及常委会工作报告;学习贯彻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对全县企业改制进行讨论;讨论通过九届四次会议常委会工作报告、会议议程及编组名单;研究讨论民营企业存在问题及今后的对策和建议;探讨稷山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研究通过召开九届五次会议有关事宜。

第十届常务委员会2003年9月-2007年5月,在五年的任期中,组织召开了8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学习讨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研究通过委室主任人选等事宜;研究通过召开十届二次会议的有关事项;讨论通过十届三次会议常委会工作报告、提案工作报告及大会议程等事项;研究并通过关于成立稷山县慈善总会的有关事宜;讨论通过十届四次会议常委会工作报告、提案工作报告及大会议程等事项;总结2006年度工作,讨论通过下年度工作计划;讨论通过十届一次会议委员、列席人员名单;讨论通过十届常委会工作报告及政协委员管理考核办法。

第十一届常务委员会2007年5月-2008年12月,召开了5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安排十一届委员会工作;听取县公安局、检察院、法院2007年工作情况通报和《稷山政协志》的编印情况通报;讨论通过十一届政协二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及议程;听取讨论常委会工作报告、提案工作报告、人事任免等事项;讨论通过常委会、全委会、提案工作的规则和信息工作考评办法;讨论研究2008年工作重点;听取县发改局、商务局、财政局2008年工作情况通报。

工作机构组织机构政协稷山县第七届委员会(1990年5月-1993年8月)期间,机关工作机构设一室四委。即办公室、学习委员会、提案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同时还设立工交建、农业、财贸、文体、医卫、科技、群团、祖国统一、法制、老龄10个工作组。

第八届委员会(1993年8月-1998年6月)期间,按乡镇系统、界别等在全县划分了18个学习组。1996年,统战部成立“光彩事业促进会”。1997年10月18日,成立“稷山县政协法律指导中心”。

第九届委员会(1998年6月-2003年8月)期间,1998年12月15日,九届二次会议设一室五委。即办公室、提案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民族宗教和农村工作委员会、经济科技委员会、社会法制与人口环境委员会。1998年10月,成立“山西省政协企业界联合会稷山分会”、“稷山县政协企业界联合会”。1999年4月20日,九届三次会议增设文教卫体委员会。2002年6月,县级机构精简,县政协对机关委室实行精简合并,设立一室五委。即:办公室、提案委员会、农村和民族宗教委员会、社会法制委员会、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教科文体委员会。

第十、十一届委员会(2003年8月-2008年12月)期间,政协机关设二室五委。即:办公室、研究室、提案委员会、社会法制委员会、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农村和民族宗教委员会。

政协委室领导秘书长:郭恒(1993—2002)、杨成有(2007—)。

办公室主任:郭恒(1991—1992)、晁俊彦(1993—1997)、邢民选(1998—2002)。

提案委员会主任:张合民(1991—1992)、程明云(1998—2002)、张尚勇(2003—)。

农村和民族宗教委员会主任:王克瓜(1998—2001)、崔泽庆(2002—2003)、赵喜太(2008—)。

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冯民锁(1998—2000)、邓因果(2001)、申金山(2008—)。

社会与法制委员会主任:邓因果(2002—2007)、张改梅(2008—)。

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薛毓慧(2008—)。

研究室主任:宁秀林(2004—)。

第四节重要活动提案办理政协稷山县第八届委员会收到提案234件,立案216件;第九届委员会收到提案336件,立案264件;第十届委员会收到提案471件,立案402件;第十一届委员会收到提案153件,立案119件。1997年之前,县政协提案办理方法是:提案委员会在每次会后将收到的提案转交承办单位,并将承办情况书面告知提案人,若提案人对办复结果有异议,可由承办单位再行办理。1997年3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认真办理人民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通知后,县政协要求提案办理必须办到委员满意为止。因此,委员对提案办复的满意率和县政府对提案的采纳率都呈上升趋势。

社情民意反映政协稷山县委员会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始于1995年,时以内部刊物《稷山政协》为载体,到1998年共编印183期,刊登社情民意560条,为县委、县政府了解下情提供了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从1999年起,全国各级政协都把反映社情民意工作作为政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将反映社情民意列入工作考核范畴。为此,县政协加大反映社情民意的工作力度,并于同年8月召开信息工作暨《社情民意》创刊大会,印发稷协发(1999)13号文件《关于加强信息工作暨创刊<社情民意>的通知》,对信息工作管理和考核都作了规定。到2000年底,共编发《社情民意》116期,全国、省、市政协均有采用,其中《社会力量办学亟待规范》等三篇被全国政协采用。2001年县政协完善信息工作考核办法,成立信息领导组,举办了两次信息员培训,要求政协委员反映社情民意要力求真实,注重质量,突出特色。是年,反映社情民意166条,市级以上政协采用56条,其中《滥发文凭造成学历虚假》、《中小学教师队伍严重缺编》刊登于《山西内参》第25期。

2002年7月5日,为提高政协委员捕捉社会信息的能力和撰写技巧,特邀万荣县政协主席畅启仁来稷山,做有关社情民意写作的专题讲座。从2002年至2006年,县政协的社情民意信息被全国政协采用4篇,被省政协采用57篇,被市政协采用396篇。2006年,县政协的信息工作受到省、市政协表彰。2008年,编发社情民意稿件380篇,被全国政协采用1篇,省政协采用3篇,市政协采用87篇。

调研视察政协稷山县委员会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将专题调研的课题、内容和时间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专题调研课题主要来自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及上级政协的委托。专题调研分调查和研究两个环节,在委员们对某个课题,深入实际摸清底数,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召开座谈会,集思广益,科学论证,形成调研报告,呈送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20多年来,为解决改革开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县政协委员先后深入基层从发展农业、振兴工业、关注民生等方面开展各种专题调研96次,形成调研报告90余份。政协稷山县第八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至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县政协组织委员从城乡的经济、文教、卫生、法制等方面视察46次。2008年,县政协组织委员先后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煤焦企业、农村沼气使用情况、农民增收和土地流转工作进行视察调研。

文史资料征集与编纂1981年8月,稷山政协恢复工作后,就把文史资料征集工作纳入议事日程。1984年12月,在政协稷山县五届二次会议上,正式设立文史工作组,并下发征稿启事,明确征集史料的时限和内容。此举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和文史爱好者的关注,积极搜集和撰写史料者不乏其人,为稷山文史资料的编辑出版,积累了丰富的资料。1985年5月1日,由裴琛任主编的《稷山文史资料》第一辑刊印问世。5月10日,《人民政协报》发表了《稷山文史资料》第一辑出版的消息,引起全国政协领导关注,省内外有关人士纷纷来函索要并称赞。7月,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其武亲笔书写“稷山县政协:办好文史资料,造福子孙后代”的题词。后经董老同意,将题词中“稷山文史资料”作为封面。1986年、1987年、1988年、1990年连续出版四辑《稷山文史资料》。

1990年后,文史资料征集的范围是近代史料,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教育、民族、宗教、文化卫生、风俗习惯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稷山政协为办好《稷山文史资料》,成立文史资料委员会,专行资料的征集、编辑和出版工作。至1999年底,相继出版《稷山文史资料》四辑,刊登稿件104篇,约40万字。进入21世纪,文史资料征集的对象和内容更为丰富。其中,第十辑《稷山文史资料》共分古县新貌、稷山先贤、稷邑名人、人物长廊、名胜古迹、地名丛谈、姓氏溯源、民俗风情、历史回眸、史志选粹、民间传记11个篇目,收录80篇文章。2005年,根据省政协通知,收集整理晋商资料。县政协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