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稷山县志(1991-2008) > 第三章 群众团体

第三章 群众团体

作者:《稷山县志》纂委员会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2008年6月,县文联主办的文学类报纸《枣花》报创刊,由郑天虎任主编。四开四版,每月一期,每期印刷3000份,免费向县民赠送。

文联活动1991年-1995年,县文联举办“纪念建党70周年书画摄影展”。召开“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发表50周年大会”,大会对从事文艺工作30年以上、成绩突出的张大魁、孙润生等4人授予“文艺模范”称号,同时对县蒲剧团和22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举办“纪念毛主席百年诞辰书画展”,展出书法作品150余件,美术作品40余件,少儿书画作品30余件,评出获奖作品61件,各界人士3000余人参观。召开《枣花》、《枣刺》座谈会。在县文联领导下,八大协会开展活动,为文学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2003年-2008年,县文联先后举办“歌颂改革开放,辉煌稷山大型摄影作品展”、“庆祝建国55周年”摄影作品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书画作品展、晋南七县市摄影艺术作品联展,“民政杯”、“桃园杯”摄影艺术作品展,“稷峰杯”摄影、文学、书法、美术大赛,“益民杯”书法、美术大赛,“石化杯”书法、美术大赛,第二届“枣乡风采”摄影文学大赛,“计生杯”摄影、文学大赛,“电力杯”书法、美术大赛等;在海世界商城举办“春之韵”音乐晚会,并代表稷山县在运城南风广场参加“运城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摄影展”,出版了《枣乡枣香》和《国策情怀》两本书。

机构县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在县委办公大楼办公。1991年下辖书法协会、作家协会、摄影协会、美术协会、音乐协会、戏剧协会、硬笔书法协会、艺术协会。2006年成立舞蹈协会,2007年成立民间艺术协会。至2008年,全县有十大协会,会员400余人。

第五节残疾人联合会历届会议1994年3月25日,县残疾人联合会第二届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参会代表81人,其中残疾人代表61人。大会听取并审议通过贾新昌代表首届主席团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选举贾新昌为县残联第二届理事长。

1999年5月5日,县残联第三届代表大会召开。参会代表45人,其中残疾人代表28人,特邀代表19人。大会听取并审议通过贾新昌代表第二届残联所作的工作报告。选举贾新昌为县残联第三届理事长。

2003年,县残联第四届代表大会召开。会议总结了全县残疾人工作四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并提出今后五年工作的主要目标。审议并通过杨金贵代表第三届残联所作的工作报告。选举杨金贵为县残联第四届理事长。

2007年11月26日,县残联召开了第五届代表大会。会议审议并通过兰金安代表第四届残联所作的工作报告。选举兰金安为县残联第五届理事长。

扶贫就业1991年,县残联在福利洗煤焦厂、福利服装厂、福利劳保用品厂,安排24名残疾人就业。1993年,落实《残疾人保障法》及10项优惠政策,安排489名残疾人在福利企业就业。1995年,在修善乡选择7个自然村的200名残疾人贫困家庭,由三发实业公司提供药材种子,传授技术,签订包销合同,落实种植药材面积20公顷,年收入55万元,人均增收457元,使受扶持的残疾人当年脱贫。1998年,运用上级部门提供的90万元康复扶贫贷款,扶持12个村的650名残疾人贫困家庭,种植中药材60公顷,总收入达170万元,户均增收2600元,人均增收970元,使380名残疾人家庭生活达到富裕水平。1999年,省政府扶贫办、省农行、省残联在稷山县召开“全省残疾人扶贫工作现场会”,并在全省推广县残联扶贫工作经验。会后,发放贷款50万元,扶持250名残疾人家庭脱贫致富。

2001年,县残联运用康复扶贫贴息贷款,扶持杨赵村优质大棚葡萄取得明显效益,阎俊刚3.3公顷优质葡萄示范园年收入26万元,使9名残疾人人均增收近千元。同时采取干部党员包扶残疾人,有723名残疾人在包扶中脱贫。2004年,继续实行“公司+农户”的扶贫形式,帮助引导残疾人调整产业结构,寻找就业门路,有3000名残疾人自主就业,5700余名残疾人靠栽植红枣、葡萄增加收入,实现脱贫,1.2万余名残疾人解决了温饱问题。2008年,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1000人,安排240名残疾人到福利企业就业,为残疾人种植户优惠供应凯盛肥料100吨。

康复工程1991年,县残联对全县11个乡(镇)的1.05万名残疾人登记造册、实行建档管理。1993年,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45例。在17名聋儿训练中有3名复聪,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1996年,建立“中国肢体伤残专业委员会稷山治疗中心”,先后为52名儿麻、脑瘫、四肢先天畸形进行矫形手术。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34例,装配矫形器203件、假肢17具,新收聋儿语训6名。1997年,稷山县被列为全国精神病康复试点县,经普查全县有精神病人2624名,监护精神病人2500名,建立家庭病床316张。开放型家庭式精神病防治工作得到省、地残联肯定。1998年,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60例,肢体矫形手术77例,假肢装配15具,矫形器装配65件,肢体系统康复训练20名,智残儿童系统康复训练4名,新收聋儿康复训练7名。

2000年,建立盲人按摩服务机构,使行业管理技术服务纳入正轨。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60例,新收聋儿康复训练6名,肢体残疾矫正手术25例,肢体残疾康复训练18名,假肢装配20具,矫形器装配150件,智残儿童家庭训练2名,智残儿童机构训练2名,配用助听器10人。2003年,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150例,装配假肢3具,装配矫形器8件。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130件。对全县登记在册的3008名精神病人进行监护,建立家庭病床735张。2006年,免费为特困残疾人安装假肢7套,免费赠送轮椅32辆。2008年,免费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100例,精神病防治救助115人,免费装配助听器30台,免费赠送轮椅70辆。

社会助残1993年,县残联以“扶助与共进”为主题,书写宣传标语435条,出板报23块,召开各种座谈会16次。在全国助残日,对55户残疾人家庭、7个福利企业的63名残疾职工和17名在训聋儿进行慰问。收到全县各界为残疾人捐款6.5万元,优先为残疾人审批宅基地158块,减免残疾儿童学杂费800人、1.1万元,减免残疾人农业税490人、5420元,发放救济款527人、1.64万元,提供化肥1.6万公斤、农药280公斤、良种1.5万公斤。1995年,开展“一助一”送温暖活动,慰问特困残疾人186户,发放救济款1.86万元。2004年,为残疾人举办了家电维修、电脑使用、食品制作、美容美发、缝纫裁剪、蔬菜种植等多项技术培训,接受培训300余人。临时救助、慰问贫困残疾人225户,救济款物2万余元。

2006年,县残联组织全县200余名党员结对子帮扶残疾人,其中县处级干部11人,科级干部50余人,共帮扶55户、62名残疾人。2008年,全县有800余名贫困残疾人享受到低保待遇,为80户特困残疾人家庭进行了危房改造。

机构县残疾人联合会办公地址位于县城丰喜路南端。1991年,有工作人员9人。2008年12月内设机构有:办公室、就业服务所、用品用具供应站、康复科、康复中心、法律援助中心,有工作人员13人。

1994年10月县残联被省档案局授予机关档案管理达标单位。1996年8月稷山县被省政府授予“八五”期间全省残疾人扶贫工作先进县。1997年2月被省残疾人联合会授予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2001年10月被省扶贫办、财政厅、农业银行山西分行、残联授予残疾人扶贫先进单位。

理事长:贾新昌(1991—2003)、杨金贵(2003—2005)、兰金安(2006—)。

第六节其他团体慈善总会县慈善总会2005年11月11日成立,在县政协大楼办公,同时召开第一届理事会,会议审议通过慈善总会章程、资金管理办法、救助暂行办法和理事会选举办法,大会选举马卯录为第一届理事会会长。会议组织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参与“一日捐”活动,慈善总会共接受各类捐款150余万元。当年享受资助的18名贫困大学生分别领到3000元或2000元助学金。

2007年5月,县政协副主席黄伟祖代表县慈善总会赴京参加全国慈善总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第三届理事换届会,在会议上,稷山县被接纳为全国慈善总会216个团体会员之一。是年,县慈善总会为1000名农村贫困中小学生和43名贫困大学生发放慈善助学金34.6万元,并在全县7个乡镇建立慈善分会。2008年,县慈善总会拥有慈善资金达500余万元,为39名贫困大学生发放慈善助学金7.8万元,支援四川眉山市洪雅县灾区重建5万元。同年,县慈善总会被中华慈善总会吸纳为全国126个团体会员之一,为加强上下联系,拓宽善款募捐渠道奠定了基础。

红十字会县红十字会办公地址在县卫生局。2003年和2008年分别调整充实县红十字会理事会,并设立办公室为日常办事机构。每年的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县红十字会都围绕活动主题开展活动。

2003年夏秋季,全县遭受雨涝灾害,县红十字会向上级及时报告灾情,为稷山县争取部分棉被、棉衣等救灾物资,使47个村庄269名受灾群众得到救助。2006年,县红十字会开展HIVIAIDS家庭护理社区关怀与支持项目,并被省红十字会评为最佳项目执行奖。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后,县红十字会共接受捐赠款物66.6万元(其中捐款17.7万元,物资价值48.9万元),12万元汇往省红十字会转四川灾区,其余汇往市红十字会。接收稷仁大药房捐赠的消毒剂30箱、先锋V号5箱、氟哌酸胶囊5箱;接受山西稷山华丽服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捐赠的防护服、口罩和校服44箱件,分别于5月25和30日通过物流部门运送到省红十字会和太原火车东站货场。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地址在县老干部局。1992年9月成立。主要以离退休干部为主体,吸收团县委、少工委、妇联、教育局、司法局、文明办等有关部门在职领导参加的专门从事关心、教育下一代的群众性组织。主任为南汉文。2000年,县关工委与县教育局、团县委、妇联、司法局等有关单位配合,在全县开展“加强校外辅导,办好一室三校”活动,组织发动130名离退休干部建立47个校外辅导站、14个图书室、157个家庭学校,得到省关工委表彰。2004年,县关工委改选,由孟庆春任主任。到2008年底,除县关工委和县教育局关工委按照十星级要求达标外,7个乡镇关工委、38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关工委、4所高中、12所初中、10个联区(中心校)的关工委都达到要求标准。其余162个行政村有30%基本达到要求标准,138所小学中70%基本符合标准要求。

诗词楹联学会县诗词楹联学会成立于1995年10月,张大魁任会长,有会员100余人。学会成立后,为加强楹联知识普及,建立了会员定期学习制度,举办楹联知识讲座,提高会员创作水平。创办《稷山诗联报》,专门用于发表会员楹联作品,反映学会和会员的动态信息,先后出版25期。2005年,张大魁、樊喜庆被市楹联学会授予“河东联坛十老”称号。2007年,西社镇和杨赵、三界庄、高渠、西社4个村分别被市楹联学会授予“河东楹联文化镇”、“河东楹联文化村”,稷山师范分院诗联学会获准加入全国大学生楹联组织。2008年,张大魁、樊喜庆、兰刚认、刘八忍、屈子明、闫维俊、杨毅宏被市楹联学会授予河东联坛“108将”称号。稷山师范分院被命名为“河东楹联教育基地”。稷山县被命名为“中国楹联文化县”。至年底,全县有县、乡(镇)、村、单位、学校等各级楹联分会40个,总人数826人,其中全国楹联会员3人,市楹联学会105人。

老区建设促进会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办公地址在县人大办公大楼。是由离退休干部组成,于1997年8月成立,段守福任会长。当年围绕“扶贫攻坚”主题,在老区修善乡开展调研,向县委、县政府建言献策。1999年,县老促会全体人员10余次深入老区长岭村,协助该村实施脱贫致富的“1244工程”,即每人种好一亩高产田、二亩果树、四亩荒坡林、四亩草坡,走农、林、牧并举的道路。并与县财政、教育及县直有关单位筹资6万元,完成该村新校舍建设工程;争取上级拨款3万元,完成该村长2000米、宽8米的通村公路;争取到16万元贷款,分三次购回种羊264只,全部分养到户;由县水利局投资1万元和部分塑料水管,县水泥厂援助10吨水泥,为该村打旱井10眼,修建水窖3个。2005年11月,县老区民康门诊部主任任民杰被国家发改委《中国改革报》、《人民日报(大地)杂志社》联合授予“中华优秀奉献者”称号。2008年,县老促会在长岭、石佛沟等地区,就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进行调研,并写出调研报告,给县委、县政府建言献策。

§§第十九卷政权政协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