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稷山县志(1991-2008) > 第一章 文物古迹

第一章 文物古迹

作者:《稷山县志》纂委员会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志同道合,遂以左兄羊弟结为金兰,携手同往楚地。行之梁山,钱粮将尽,仅可供一人之需。鉴此,疾病缠身的伯桃毅然决定留下,将钱粮和衣物全部让给角哀。角哀抵达楚国后,向楚元王写了“治国十策”。楚元王大悦,赐封角哀为大夫。角哀受封后,急速返回分手之地看望左兄,岂知,伯桃竟因冻饿难支而死于梁山枯桑之下。角哀见状,涕泪俱下,念及义兄让命之恩,难舍兄弟金兰之谊,便一头撞于树上,与伯桃死在了一起。世人感其二人情真义切,便将左伯桃和羊角哀二位贤士同穴安葬。并写诗赞曰:“相知何必曾相识,临难方知义气真。试看当年羊寿事,原非平日结交人。”

第四节碑碣浮雕碑碣药王庙孙真人碑于1979年文物普查时在东蒲村卫生所发现,为道光十七年(1837年)东蒲里宁殿恢刊撰。碑高1.32米,宽0.59米。碑体两面刊刻治病单方、验方180个,正面首款为“海上仙方序”,记述方剂来源于孙真人《海上仙方秘录》,记述宁殿恢临床效果,还刊有“真人枕上记”铭文和“真人养生铭”,以七言诗介绍各方剂效能。孙真人,原名孙思邈,唐时名医,精通药理,人称药王,一生著作甚多,主要有《千金方》。1980年在运城地区碑文展出时,引起医务界重视。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之一,今存县博物馆。

稷王庙碑嵌于县城后稷街北侧稷王庙(后稷庙)献殿西山墙上,为道光二十三年(1943年)重修稷王庙所刻。碣高2.3米,宽3.9米,有知县李景椿七古一章,计400余字。文风朴实典雅,字体遒劲,雕工精湛,集诗文、书法、雕刻艺术为一体。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之一。

姚天福神道碑元代御史大夫姚天福神道碑发现于县城西北15公里处路村庄西。碑系元统元年(1333年)立,碑身高3.1米,宽1.4米,厚0.7米。碑额高1.23米,上有二龙盘顶,栩栩如生。碑座雕为龟形,重7吨有余。碑文由翰林学士虞集撰写,共4884个字,记述姚天福生平业绩。字体端正遒劲,文章流畅,雕工精湛。属县级重点保护文物之一。现存于县博物馆。

延寿公造像碑发现于县城西南6公里处太阳乡白家庄石佛寺遗址。造像高2.16米,宽0.75米,正面刻有“大周保定元年(1561)北周延寿公于实部属颂其公德”19个字,造像损坏严重,背面碑文字迹可辨,记载玉壁城的兴建和高粱郡的概况。此碑被定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之一,今存县博物馆。

浮雕龙门全景浮雕图发现于县城西南15公里翟店镇西门外。高4米许,宽2米余,上雕龙门全景图。图面高3.25米,宽1.70米,其额部、石座、对联、饰件等均残缺不全,制作年代无考,据雕制风格推断为清代制品。该图以浮雕手法,如实地雕绘了龙门口当年全貌,两岸楼台殿阁,依山而起,神庙仙亭悬建于空,西禹庙隐隐在望,东禹庙全貌甚清,期间瀑布飞天直下,雾气腾腾,笼罩于群峰万仞之间,飞舟轻游,橹浪似乎有声,刀工精湛,立意新颖。虽系石上雕景,万物皆在动态之中,造诣之深,令人称绝。此碑属县级重点保护文物之一,现存县博物馆。

武城石碑坊浮雕位于县东12公里处稷峰镇武城村东门口,此碑坊精巧玲珑,南依土崖,北临汾河,系清道光七年(1827年)所建。其高4.5米,长6.3米,宽3米,全系青石质仿木结构建造,为重檐楼台式歇山顶,椽、瓦、脊饰皆以浮雕手法镌成。楼上悬石雕匾额两块,上书“节孝坊”三字,面北为汉文,面南为满文。四角为兽头铁铃装饰,下有柱脚12根,均以二十四孝和八仙庆寿人物浮雕装饰,刀工精湛,结构精巧,被列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之一。

第五节馆藏文物2008年,县博物馆有馆藏国家一级保护文物5件;国家二级保护文物24套、36件;国家三级保护文物92套、677件。包括级别以下所有馆藏文物共计6213件。

书画馆藏各种画卷60余轴,其中有秦汉百寿图4轴,敦煌藻井图16张,近代五卅惨案图2张,布质弹唱图及送子娘娘图各一张。尤其是清代布质水陆道场图14轴和纸质道教全图32轴,画工精湛,色泽秀丽,以现实生活为依据,画出了地府十殿阎君惩罚罪人的各种刑法,以达到弃恶扬善、除邪扶正目的。书法藏品有20余件。除有民国以来的中堂12轴之外,尚有清人遗墨数件,虽不是名家手迹,也决非一般的庸笔素字。其中,有清代圣旨真品5轴,更是字秀文雅,格式严谨,汉、满文字合成。

化石境内发现化石遗址6处,县博物馆内保存各类化石标本8件。其中,珊瑚化石2件,最大的3.2公斤,最小的1.1公斤。动物化石4件,最大的是上腭骨,长37厘米,宽19厘米,齿重3.7公斤。此外,还有树木等植物化石。

石器境内发现新、旧石器文化遗址11处,县博物馆采集各类石器34件,其中,有旧石器时期刮削器、砍砸器等12件。新石器时代石斧、石镰、石铲、石锛等物22件,其中,1979年于蔡村乡柴村发现石镰一柄,镰刀长19.6毫米,柄长17毫米。

陶器县博物馆馆藏陶器86件,其中新石器时期尖底瓶1件,东周至春秋时期8件,汉代陶器67件,以陶盆、陶罐、陶锜、陶灶、陶壶、陶鼎等为主。宋代陶器40件,制作精美、质地细致、工艺讲究。最珍贵的是在县城东北五尼坟发现的小陶罐20个,内装各种粮食标本,为研究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提供佐证。

瓷器县博物馆现藏60件,其中,宋瓷10件,明瓷41件,多为瓷碗、瓷盘、瓷杯等。

铜器县博物馆馆藏铜器58件,其中,殷代双耳铜手一对(复制),商代铜觚2个,铜器1个,战国铜鼎1个,汉代铜镜1面,唐代铜佛12尊,铜镜4面,宋代铜佛11尊,明代宣德炉9个,铜佛4尊,其余皆系清代精品。

铁器博物馆藏铁器7件,其中,铁瓶1对,高30厘米,制作精细。宋代铁器4件,有铁盆、镢头、铁剑等。清代塔尖1个,重480公斤,制作精美。

钱币博物馆藏钱币,有平阳方首币、秦半两、汉五铢、唐开元,宋制钱,乃至元、明、清所铸钱币等。

工艺品博物馆藏历代工艺品30余件,大部分为明清制品。其中,清代彩瓷八仙像、五子登科佛、福禄寿三星、螺钿瓶均为代表作。明代彩瓷济公佛像尤为珍贵,造型引人入胜,衣服破而不烂,毛发根根可辨,神态滑而不鄙。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