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稷山县志(1991-2008) > 第三章 邮电

第三章 邮电

作者:《稷山县志》纂委员会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第一节邮政

邮政设施1991年,县邮政部门购邮政储蓄提送款车1辆,电子包裹秤1台,重要部位设置报警设备。1994年,新开康复路储蓄所、南梁邮政代办所。1998年,给所属5个储蓄网点配备储蓄业务显示屏、多功能电子利率显示牌和凭条自动发送机,并给储蓄会计和事后监督配备了微机,使邮政储蓄实现电子化管理。同年还购置了运钞车和活动金库。2000年,在县城主要街道设置7个报刊零售亭。2001年,邮政大楼正式投入使用。2004年,完成了对稷王路所、后稷街所的装修工程和康复路所、城西所、翟店支局生产场所的租赁、装修、搬迁工程。2005年,完成储汇两网互通工程。2006年,先后对化峪所、稷峰所进行装修改造,管村所的搬迁工程基本结束,城南所已进入试运行,当年新增ATM自动取款机2台。2008年,完成对翟店支局的建设,新增邮运车3辆,新购运钞车1辆。

邮政业务随着电信事业的蓬勃发展,电话、手机普遍应用,邮政业务中的电报及书信往来基本被取代,传真业务也被电脑的广泛应用而逐渐取代。1991年,县邮电业务主要是通信、函件、报刊发行、电报、长途电话、快件特快件、邮政储蓄等。1992年,稷山县长途直拨电话开通,并安装完毕无线寻呼。1995年,邮政储蓄业务实施微机管理。1998年,与电信分营后,停止了电报、通信和长话业务,发展集邮用户260余户,预定集邮600余套,并增设鲜花礼仪业务。1999年,邮政新开办的礼仪业务首年实现营业收入3.45万元。2001年,邮政储蓄开办绿卡业务,实现全国通存通取,汇总业务收入完成12.83万元,集邮业务完成61.12万元,邮政寻呼发展新用户累计达到1039户。2006年,代理保险业务完成704万元,汇总业务收入14.46万元。2007年,代理保险累计完成1140万元。2008年代理保险业务累计完成1780.71万元,汇总收入36.6万元,短信业务收入23.93万元,物流收入完成11.53万元。

邮政宣传2000年,县邮政部门在春节期间举办“新春新人龙年邮政杯歌手大赛”。并在全县人代会、政协会召开之际,制作宣传邮政业务文件袋500余个,全部免费发给“两会”代表。“六一”儿童节向小学生免费赠送集邮票品,扩大集邮队伍。尤其是《稷山快讯》——DM中邮专送广告报稷山版创刊后,每期均在首要位置专门对邮政业务进行宣传,发行1万份,全年共出版16期。世界邮政日时,在县城主要街道悬挂宣传邮政业务的大型条幅20条,并在稷峰文化广场设立业务咨询台,让更多的人知道邮政,了解邮政。2004年,与县电视台签订常年飘字广告协议,利用节日,以点播电视剧的形式播放专题广告,结合行风评议工作,在县城主要街道设立咨询台,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开展业务宣传。在世界邮政日前后,利用10天时间,印发宣传资料4万余份,在县城主街道悬挂标语15条,各网点门额悬挂横幅,并组织人员深入乡镇和重点村庄,开展上门宣传活动,使更多的人了解邮政业务,参与邮政业务。

2007年,县邮政部门以“母亲节”为契机,成功举办“母亲节”书信大赛,回函3万余件,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2008年,采用悬挂大幅横标、电视广告等形式,大力宣传和开展多媒体业务,依靠代办点、文化站、客户经理、维护人员4大营销渠道,围绕城市小区、富裕村、示范村、光缆通达村等目标市场,加大城市小区和农村市场建设开发力度,启动“多媒体业务扫盲工程”,完成了KPI工作目标。

邮政机构1991年称邮电局,位于稷王路7号。1998年10月,根据国家信息产业部体制改革文件精神,邮电分营,县邮政局成立。2001年,迁至稷峰东街28号新建邮政大楼。2008年,内设机构为:综合办公室、市场业务部、储汇中心、安保中心、发投中心、封发组,9个储蓄网点、2个邮政网点,有干部职工135人。业务种类有函件、包件、汇兑、报刊发行、储蓄、速递、物流、集邮、代理保险、电子信息发送等。

2000年县邮政局被中共运城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2006年被中共运城市委、市政府授予百佳诚信单位。

局长:焦敏(1991—1998.10)、宁社印(1998.10—2003)、赵海仙(2003—2006)、侯河琦(2006—2007)、苏晓波(2007—)。

第二节电信固话通信网通建设1991年,县邮电部门将原有长农磁石交换机更新为JTO5II型长市农一体话务设备,开通县城至翟店3条半自动电路,完成西社镇农话并网工程,更换农话出局电缆1.5皮长公里,购置电平表、振荡器等一批维护用的仪表工具,架设电缆1.51皮长公里,架设明线13对杆公里,市话放号145部,安装稷山至运城高12路载波设备及配套装置。1992年,安装电报终端微机设备,完成翟店农话并网工程和市话配套补缺工程,实现国内长途直拨。增加长途电路8条,投资9.3万元延伸大佛路杆路电缆1.8皮长公里,安装1+1载波设备。市话放号288部,年终开通移动通信—“二哥大”,该设备频率450米,覆盖面积684平方公里。1993年,在增强通信工作中,新增全自动电路4条。成功地对日本C23800门集中箱交换进行了直拨设备增位改造,增加原设备的功能,并使翟店、西社2镇实现国内长途直拨。在农话通信建设上,新增10对电缆1皮长公里,给农话交换机查修配备三轮摩托车1辆。1994年,先后完成引进EWSD型4000门程控、微波传输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围绕4000门程控开通,先后完成市话线路改造工程,新增市话电缆总长29.8公里,出局电缆达到3200对。新增运城到稷山、稷山到运城全自动电路10条。在微波传输工程中,先后完成县局、翟店、西社、清河、太阳及白家庄、大佛寺2高处无源站铁塔建设,开通县局至翟店、西社数字微波传输。新增农话电缆24.6公里。并同时投资100多万元,开通清河镇256门数字程控。增加了“181”汉字寻呼业务。全年市话放号758号线,农话放号101号线,发展数字BP机240部,汉字BP机18部。1995年,开通京、西光缆,新增长途电路180条,并实现数字光缆传输。在上年重点开通4000门程控电话的基础上,延伸管道581米,架设电缆7.7皮长公里,架设钢绞线6.2公里,新增出局电缆2400对。新上3个农话自动交换点,开通7个乡镇程控电话,发展交换门数832门,开通55个村程控电话,共立杆1213根,架设电缆92皮长公里,架设钢线92公里,发展农话用户300余户。全年市话放号达1408部,接近新中国成立后市话装机的总和,农话放号306部,“大哥大”开通1个月,放号65户。

1996年,开通县城—翟店—太阳—清河光缆27条公里,无线寻呼进入全区网络,112障碍台实现微机管理,市话出局电缆线路扩容3200对,市话用话电缆线路扩容3公里,发展公用电话13部,开通分组交换网络,完成数字大哥大(GSM)基站安装工程,程控电话扩容6000门,总容量达1万门。全年农话、市话共放号1786部,大哥大放号421户。1997年,在市话实现万门程控后,重点实行了管线配套扩容工程,共架设电缆19.1皮长公里,通信管道延伸1.3公里,新建DDN数据通信网。无线通信扩容10个模拟信道,至此无线通信信道总数达到30个。更新县局GSM数字基站,新建翟店GSM数字基站。新上农话4000门(西安大唐邮电公司生产)交换机。更新和扩容太阳、清河、管村、翟店4个交换点通信设备,新建下迪农话交换点,并开通稷山至下迪光缆。全年共架设通信电杆1738根,架设通信电缆120.07皮长公里,铺设光缆20皮长公里。全年完成通信业务收入1300.55万元,市话放号1207户。到年底累计市话用户达到5130户,市话普及率为28%;农话放号1009户,到年底累计农话用户达到2304户;BP机用户增加499户,到年底累计用户达到1413户;大哥大用户增加641户,到年底累计用户达到1026户。1998年,电信业务总量完成1191万元,市话放号850部,到年底累计用户达到5980户,农户放号1516户,到年底累计用户达到3820户,大哥大放号1082户,到年底累计用户达到2108户,收回3年以上各种历史欠费9.87余万元。1999年,电信公司投资900余万元,架设电缆117.5皮长公里,立杆2277根,新增了5个交换点,对6个交换点进行扩容,农话总计容量达到9520门,农话出局线达1.34万对,市话出局线1.35万对。农话交换点全部采用大唐电信公司的BP30交换机,实现交换程控化,传输光缆化。2000年,共计投资2000余万元,立竿3000余根,架设电缆550皮长公里,架设光缆80皮长公里,架设钢绞线500皮长公里,新建中兴接入网第一批27个,第二批15个,新增接入网点容量1.86万线,完成蔡村、坞堆点大唐SP30设备RM到BM的升级改造,下迪、翟店搬迁、割接。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以西门子EWSD、大唐SP30交换为中心,接入网点相配套的大容量、高速率、全覆盖、运行可靠的骨干公用基础通信网,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网络基础。全年完成电话放号1.58万部,固定电话用户总数达3万部,一年放号超过前50年总和,163上网用户657户,ISDN用户57户,建成电话村50个,其中明星村10个,电话乡镇10个,明星乡镇4个,固定电话普及率达40.59%。在全区业务发展4个阶段竞赛中分别获得“特别奖”、“黑马奖”、“龙凤奖”、“流动红旗车”等奖励。

2001年,县网通分公司共计投资2297.44万元,立杆2102根,架设电缆497皮长公里,架设光缆120.57皮长公里,新增加容量20.47万线,完成全县范围622米传输改造升级。全年共计完成电话放号1.36万部,来电显示5816部,ISDN业务42部,800业务4部。全年业务收入完成2164万元。2002年,新建开西、史册、西位3个接入网点,对30个接入网点进行扩容,新增交换容量3360门,全县交换机总量达到5.52万门。完成南北环路由155兆到622兆的传输升级,并对化肥厂、原家庄原来用的EWSDAPDH传输系统进行调整,将其改造为中兴155传输,原有设备作公安专线用。抓住县城街道改造的有利时机,抢占有利位置,先后建成站前路、桥北路、稷王路管道3公里。全年固定电话共计完成7218户,完成来电显示9318户,互联网拨号业务完成1998部。业务收入完成2705万元。

2005年,县网通公司对全县皮线进行整治,稷峰街线路入地,各乡镇蓄电池更新等线路工程16项,设备工程11项,扩容2464线,架设钢绞线16.49公里,电缆58.8皮长公里,光缆18.3皮长公里,固定电话总容量达到62.92万线。新建27个DSLAM网点,4个FTTX+LAN宽带小区,使全县宽带总容量达到4024线。在原网络基础上又新增87个基站,使小灵通设备总容量达到1.09万线,并使县城小灵通信号全面加强。建成翟店、坞堆、太郝小灵通网络。全年宽带用户累计达到4087户,小灵通用户累计达到1.32万部;固定电话覆盖全县200个行政村,用户总数达到5.27万户,户均普及率达到66.46%。

2006年,发展固定电话2780部,固定电话用户总数达到4.97万户,电话户均普及率为62%。发展小灵通用户2890户,用户总数达到9822户。宽带业务发展1130部,用户总数达到5754户。累计投资209.2万元,新增电话交换容量1544线,新增光、电缆线路4426皮长公里,新增宽带端口1392个,一个大容量,广覆盖、多种接入方式并存的全方位、立体式综合通信网不断得到完善。该分公司还为全县10余家企事业单位制作专门网页,为树立企业单位形象,提升各单位管理水平创造条件。截至11月底,累计实现业务收入3670万元,上缴利税95万元。

2007年,累计实现业务收入2400万元,上缴利税140余万元。本地网电话达到5万余户,其中,小灵通用户达到6200余户,固定电话用户达到4.54万户。上半年累计投资34万余元用于对全县皮线整治、分线盒更换、三线分离、机封整改、各乡镇支局所接入网点及线路几项工程。全年累计增加端口2600个,新增光、电缆线路67皮长公里。小灵通设备总容量达到1.5万线。分公司与县委、县政府和县组织部携手对全县130个村进行党员教育网安装、调测、维护、验收工作,使广大党员及群众可以及时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手资料,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搭建平台。同年,将县城现有的1个营业窗口重组为4个营业窗口,重组后的营业窗口为中心营业厅和东西中3个城区营业厅。

2008年,新建城市宽带提速点9个,在固定电话方面,开通电话悦铃、同振、同号,移机不改号,新入网送GPRS业务,交费送话费和农村电话套餐业务及114导航、数字酒店等10多项新业务。截至年底,全县电话总容量达到6.63万线。宽带总容量达到1.29万线。小灵通用户总数达到7500余户,固定电话用户总数达到4.5万余户,宽带总数达到1.1万余户。

网通机构1998年10月设电信局,2001年12月北方省份统一更名为中国电信,2004年通信公司更名为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稷山分公司,位于稷王路7号。下辖2部1室(营销部、运维部、综合办公室)、1个自由营业厅(中心营业厅)、2个班组(综合值守、112测量)、3个城区营业厅(东、西、中3个城区)、4个中心(设备维护、大客户、信息化、计费稽核)、1个支局(翟店支局)和7个营业所(太阳、清河、蔡村、西社、管村、化峪、下迪)。2008年12月分公司并入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稷山分公司。有员工49人。

2003年12月稷山网通公司被国家人事部信息产业部评为信息产业系统先进集体,2005年被共青团山西省委授予“青年文明号”。

局长(经理):焦敏(1991—1998)、畅吉康(1998—2001)、张芮平(2001—2004.8)、冯阳太(2004.8—)。

中国铁通稷山经营部2004年8月成立。至2008年,发展固定电话业务用户1325户,宽带数据业务518户,年收入约80万元。

移动通信中国移动稷山分公司1999年7月成立。至年底累计放号1273部,其中G网916部、A网357部,业务收入完成675.57万元。2000年,新建设移动通信基站6个,转送站2个,扩容站2个,新增2个专业营销收费网点。净增用户1万户,全县用户达1.3万户,年收入达900万元。2001年,全年开设5个指定代办点,8个普通代办点。截至年底全县共有指定营业厅6个,普通代办点15个、代办员30余人。全年净增用户8000户,全县用户总数达2.1万户,年收入达1300万元。2002年,在原业务品牌的基础上推出“积分”回馈,梦网短信业务,开办38元-108元各种档次的移动套餐以及适合大型企业及机关团体的VPMN业务。完成了丰喜工业区管道工程建设及运城至稷山、稷山至各乡镇的光缆建设任务,新建县城基站(2)、修善、范家庄等基站,截至年底,稷山移动营业部在全县共有基站20座,用户3.5万户,年收入2500万元。2005年4月21日,完成新大楼搬迁工作。全年新增宽带用户2家,出租17条2M电路,开通“自由空间”连锁网吧2家,总机位300台。截至当年10月底共发展集团153个,集团用户数达1.1万余户。完成“村通工程”,建设光缆20余公里。在建的基站有:化峪3个、西社1个、蔡村1个、大红楼1个。

2006年,县移动公司新增宽带用户980户,在185个自然村开通文化站,共投入电脑790台,有线IP公话628部。发展“自由空间网吧”3处:翟店店、翟店玉瑶店和化峪店。年净增用户2.1万户,全县用户达7.5万户,总收入470万元。

2007年,光缆通达187个村庄,文化覆盖率达到100%,750台电脑利用率100%。同时结合山西省农村信息化工程,全面推进全县9个新农村,15个重点推进村的建设,配合县委组织部,在新农村党员活动室建成“农村党员干部群众远程教育系统”,开展数据业务,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半年13期CSM基站建设开通姚村、苑曲、下廉3个站,完成9个行政村微蜂窝覆盖和县城13期扩容站。4月,在稷峰东街,大佛路、振兴路完成5.1公里通信管道建设。在下王尹基站、太阳基站、吴壁基站进行全向站改定向站和载频扩容工作。对稷王市场站、西社站、范家庄站进行天馈线调整,使全县部分地方网络信号差问题得到明显改观,网络投诉指标控制在0户-2户。

2008年底,全县移动基站数达到74个,信号覆盖全县227个自然村及沿途所有公路、铁路,为客户提供了优质的通信网络环境。全县用户达13万户,业务总量6000万元。

中国联通稷山分公司2002年成立。当年放号9000余部,业务收入完成43万元。2003年,在原有业务基础上推出了CDMA业务。并结合CDMA业务,新建联通通信基站15个,扩容基站5个,同时新增了5个合作收费网点。净增用户5000户,全县用户达1.4万户左右,年收入达51万余元。2005年,在原业务品牌的基础上推出“积分”回馈,开办了38元-108元各种档次的联通套餐以及适合大型企业及机关团体的VPMN业务。完成了县城、翟店、西社等基站扩容建设任务。截至年底,稷山联通营业厅在全县共建基站28座,用户1.7万户左右,年收入达80余万元。

2006年,县联通公司根据通信业发展形势和用户的服务要求,迅速开展基站扩容及增建工作,新增基站7个,累计基站数达到35个。在基础建设的有力支撑下,全年发展集团客户79个,使集团用户数达到3080余户。

2007年,开展“情系农民健康,助力新农村建设”服务活动,促进新农村建设。并完成了张开西、范家庄、永恒工贸、宝泉等基站的建设任务。新增用户3000余户,全县用户累计达2万户左右,总收入1000余万元。

2008年,全县联通基站数达到43个,信号覆盖全县7个乡镇227个自然村及沿途所有公路、铁路,为客户提供了优质的通信网络环境。发展52个集团,集团用户数达到了4874户,全年业务收入3000余万元,上缴利税50万元。

§§第十二卷城建环保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