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稷山县志(1991-2008) > 第二章 电力

第二章 电力

作者:《稷山县志》纂委员会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第一节发电

1992年-2008年,稷山县部分煤焦冶金化工企业,先后建起利用煤矸石、炭黑尾气、锅炉废气发电厂5家,装机容量14.4万千瓦,其中,并网机组1.8万千瓦。共计发电12.37亿千瓦·时,其中,上网电量3.09亿千瓦·时。

稷山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位于稷峰镇加庄村。是由山西省电力公司、稷山县经委、运城地区供电局合资兴建,控股方为山西省电力公司。工程概算总投资9778.61万元。1992年11月破土动工,1996年2月,1号机组投入运行,1998年9月,2号机组并网发电,形成2.6万千瓦的发电能力。供热管道仅完成厂区部分。公司累计发电9000万千瓦·时,上缴税金230余万元,消化煤矸石20余万吨。于2002年7月停产。

山西稷山恒泰焦铁实业公司发电厂位于西社镇高渠村。利用煤矸石发电,1996年动工兴建,1997年投产发电。同年晋电计函字第58号文件,同意该电厂2×1500千瓦煤气发电机组并网试运行。2002年,1×3000千瓦发电机组投产。2004年,2×3000千瓦发电机组投产。2006年,2×6000千瓦发电机组投产。2008年12月,装机容量为2.4万千瓦,1997至2008年,总发电量为4.38亿千瓦·时,其中,上网电量1.38亿千瓦·时。

山西秦晋集团发电厂位于翟店镇太郝村。利用煤矸石发电,1998年动工兴建,2000年1月,1×3000千瓦发电机组投产并网运行,2004年6月,1×6000千瓦发电机组投产发电。2008年,装机容量为9000千瓦,累计总发电量1.03亿千瓦·时。

东方资源有限公司发电厂一期工程位于稷峰镇吉家庄。装机容量2×3000千瓦,利用煤矸石发电,2003年投产并网运行。二期工程位于西社镇山底村南,装机容量2×1.5万千瓦,2006年投产发电。三期工程为2×3万千瓦发电机组,2007年建成,因用水困难等原因未能投产发电。2008年12月,装机容量为9.6万千瓦。2003年至2008年总发电量为5.6亿千瓦·时。其中,上网电量1.3亿千瓦·时。

山西合盛工贸有限公司发电厂位于稷峰镇南阳村。利用本公司造纸锅炉废气发电,2006年,2×3000千瓦发电机组建成发电,2008年12月,累计总发电量为5600万千瓦·时。

永东化工公司发电厂位于西社镇高渠村。利用本公司的炭黑尾气发电。2005年,2×1500千瓦发电机组建成发电,2007年,1×3000千瓦发电机组建成发电,1×3000千瓦发电机组正在建设之中。2008年,装机容量为9000千瓦。2005年-2008年发电8000万千瓦·时。

第二节输变电变电站1991年,全县有110千伏下费和稷山变电站2座,35千伏变电站6座,其中:35千伏公用变电站4座,35千伏用户变电站2座,总容量3.06万千伏·安。2001年,110千伏下费变电站停止运行,同年110千伏上费和太阳变电站建成运行。2007年,110千伏佛东变电站建成运行。

2008年,全县有110千伏变电站4座,有载调压变电器5台,总容量17.15千伏·安;35千伏变电站8座,其中:公用变电站6座,用户变电站2座,主变压器19台,总容量12.58万千伏·安,电源来自220千伏古交和龙门变电站,分别以110千伏太阳、上费、稷山和佛东变电站为中心向8座35千伏变电站供电。

110千伏稷山变电站位于稷峰镇平陇村南,1988年建成运行,由运城供电分公司管理。担负着稷山县城周边及西社煤焦冶炼工业区的企业和居民生活用电任务。2008年,该站有3.15万千伏·安和4.00万千伏·安有载调压变压器各1台,总容量7.15万千伏·安,110千伏进线2回。1回由新稷线158号杆“T”接引入。1回从龙太线195号杆“T”接引入,35千伏出线8条,10千伏出线13条。

110千伏上费变电站位于清河镇上费村南,电源由南方平至下费110千伏线路72号杆“T”接,2001年4月投产运行。2008年,该站有2万千伏·安有载调压变压器1台,3000千乏电容器1台,10千伏出线4条。

110千伏太阳变电站位于太阳村村北,系省、地、县共同投资,2001年4月建成运行,电源从龙门变电站至下费变电站110千伏线路44号杆“T”接引入。该站有主变压器1台,容量为4万千伏·安,电容器1组,容量为3000千乏,10千伏出线6回,35千伏出线2回。

110千伏佛东变电站位于县城大佛寺东北,电源由110千伏新稷线“T”接引入。2007年12月投产运行。该站有4万千伏·安有载调压变压器1台,4800千乏电容器1台,35千伏出线4条,10千伏出线5条。

35千伏秦家庄变电站位于清河镇秦家庄村北,1969年3月投产运行,电源由110千伏下费变电站送电。2008年,该站有5600千伏·安主变1台,6千伏出线2条,分别为汾南电灌站4级站线和五、六级站线。

35千伏太郝变电站位于翟店镇太郝村西,1978年建成投运。2008年,该站有8000千伏·安和1万千伏·安主变各1台,900千乏电容器2台,35千伏进线2回。1回从110千伏太阳变电站引入,另1回从35千伏蔡村变电站引入,担负着翟店镇的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电,有10千伏出线9条。

35千伏化峪变电站位于化峪镇化峪村北,1983年8月建成运行,担负着化峪镇范围内的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用电任务。第一期工程安装5600千伏·安主变1台,电源由35千伏城关变电站引入。2008年,35千伏化峪变电站有6300千伏·安有载调压器2台,容量为1.26万千伏·安,900千乏电容器2组,35千伏进线2回,1回由110千伏稷山站引入,另1回从110千伏佛东变电站引入,10千伏出线6条。

35千伏西社变电站位于西社镇中社村北,1987年1月建成运行,担负着西社镇范围内的工农业生产供电任务。2008年,该站有有载调压变压器2台,总容量1.8万千伏·安,电容器2组,总容量2400千乏,35千伏进线2回,10千伏出线6条。

35千伏蔡村变电站位于蔡村乡蔡村村西,1995年1月建成投入运行,担负着蔡村乡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电任务。2008年,该站有有载调压变压器2台,总容量1.43万千伏·安,电容器2组共1800千乏,35千伏进线2回,1回从110千伏稷山站进线,另1回由35千伏太郝变电站进线,10千伏出线5条。

35千伏管村变电站位于稷峰镇管村村西,2002年1月建成投入运行,担负着县城及管村周边地区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电任务。2008年,该站有有载调压变压器2台,总容量1.63万千伏·安,电容器2组,共计2400千乏,35千伏进线2回,1回由110千伏太阳变电站引入,1回从110千伏佛东变电站引入,10千伏出线7条。

35千伏丰喜纯碱公司变电站1976年建成运行,安装主变1台,容量1800千伏·安,进线由原稷山35千伏城关变电站397化肥厂线引入。1988年,由110千伏稷山变电站397开关引入。2003年5月,增主变1台,容量为1万千伏·安,6千伏出线1条。2006年8月,增主变1台,容量为5000千伏·安,6千伏出线1条。2007年10月,将原1800千伏·安主变退出,新增1台1.6万千伏·安主变,6千伏出线1条。2008年,该站主变总容量为3.1万千伏·安,直变3台,6千伏出线3条,6千伏电缆2800米。

35千伏东方公司变电站(原洗煤厂变电站)位于稷峰镇吉家庄村南,1988年投产运行,35千伏进线从110千伏稷山变电站394开关引入,主变为2台各2000千伏·安,总容量为4000千伏·安。2008年,该站容量仍为4000千伏·安,10千伏出线6条。

110千伏输电线路下费站线1969年3月,侯马单家营至稷山下费110千伏线路建成,全长34.46千米,是稷山县第一条110千伏线路。

下南线由山西省电力设计院设计,山西省送变电公司施工。起点为110千伏下费变电站,终点为110千伏南方坪变电站。全长37.28千米,导线LGJ-120,杆基133基。1970年9月投运。

古下线由运城电力设计院设计,运城电业局送变电公司施工。起点为220千伏古交变电站,终点为110千伏下费变电站。导线LGJ-185,全长14.26千米,铁塔4基,砼杆60基。1982年3月投运。

古稷线由运城电力设计院设计,运城送变电公司施工。起点为220千伏古交变电站,终点为110千伏稷山变电站,导线LGJ-185,全长22千米,砼杆81基,铁塔2基。1988年2月建成投入运行。

太阳站线由运城电力设计院设计,运城送变电公司施工。起点为龙门变电站至下费变电站110千伏线路44号杆“T”接,终点为110千伏太阳变电站。线路总长3.84千米,铁塔1基,砼杆17基,导线型号为LGJ-180/30.2000年12月投运。

上费站线由运城电力设计院设计,运城供电局变电公司施工。导线LGJ-180/30,铁塔1基,砼杆2基,全长0.40千米,起点为220千伏古交变电站至110千伏南方坪线72号杆“T”接,终点为110千伏上费变电站,2000年12月投运。

龙太线由运城电力设计院设计,山西省送变电公司施工。起点为220千伏龙门变电站,终点为110千伏太阳变电站,线路长24.50千米,导线LGJ-240/30,铁塔29基,砼杆67基,2004年8月投运。

稷山站线由运城电力设计院设计,山西省送变电公司施工。起点从110千伏龙太线“T”,终点为110千伏稷山站,全长5千米,导线LGJ-240/30,铁塔11基,砼杆9基,2004年8月投运。

佛东站线由运城电力设计院设计,运城送变电公司施工。起点为110千伏古稷线60号杆“T”接,终点为110千伏佛东变电站,全长3千米,导线LGJ-240/30,铁塔8基,砼杆7基,2007年12月建成投运。

35千伏输电线路393化峪线路由运城电力设计院设计,运城电业局电力工程队施工,1983年8月建成投入运行。起点为35千伏稷山城关(大佛寺)变电站,终点为35千伏化峪变电站。1988年110千伏稷山变电站建成后,该线起点变为稷山变电站。线路全长7.78千米。有铁塔5基,砼杆53基。导线型号为LGJ-95,上字形排列。

395西社线路由运城电力设计院设计,由稷山县电业局施工,1986年12月建成运行。原起点为35千伏稷山城关(大佛寺)变电站,终点为西社35千伏变电站,1988年110千伏稷山变电站建成后,该线路起点变为稷山变电站。线路全长8.51千米,有铁塔10基、砼杆37基。导线型号为LGJ-95,上字形排列。

398蔡村线路由运城电力设计院设计,运城送变电公司施工,1994年12月投入运行。起点为110千伏稷山站,终点为35千伏蔡村变电站。全长11.45千米,有铁塔1基,砼杆56基,导线型号为LGJ-95,上字形排列。

473蔡太线路由运城电力设计院设计,盐湖区电力开发公司施工,1994年12月投入运行。起点为35千伏蔡村变电站,终点为35千伏太郝变电站。线路全长4.61千米,有铁塔1基,砼杆25基,导线型号为LGJ-70,上字形排列。

366太太线路由运城电力设计院设计,运城送变电公司施工,2001年3月投入运行。起点为110千伏太阳变电站,终点为35千伏太郝变电站,线路全长2.94千米,有铁塔2基,砼杆27基,导线型号为LGJ-120,上字形排列。

364太管线路由运城电力设计院设计,山西省送变电公司综合四处施工,2003年12月投入运行。起点为110千伏太阳变电站,终点为35千伏管村变电站。线路全长13.82千米,有铁塔3基,砼杆58基,导线型号为LGJ-120,上字形排列。

364秦家庄支线由运城电力设计院设计,稷山县电业局施工,2003年12月投入运行。起点为364太管线“T”接,终点为35千伏秦家庄变电站,线路长2.63千米,有砼杆13基,导线型号LGJ-95,上字形排列。

364上费支线由运城电力设计院设计,运城送变电公司施工,2003年12月投入运行。起点为364太管线“T”接,终点为110千伏上费变电站,线路全长0.18千米,有砼杆3基,导线型号为LGJ-70,上字形排列。

364下费支线由晋南电业局设计室设计,山西省农电修建公司施工,2003年12月投入运行。起点为364太管线“T”接,终点为110千伏下费变电站,线路全长1.6千米,有砼杆9基,导线型号为LGJ-70,上字形排列。

3304佛管线由运城电力设计院设计,运城送变电公司施工,2007年12月投入运行。起点为110千伏稷山佛东变电站,终点为35千伏管村变电站,线路全长7.10千米,有铁塔14基,砼杆20基,导线型号为LGJ-150、LGJ-120,上字形排列。

396稷佛线由运城电力设计院设计,运城送变电公司施工,2007年12月建成运行。起点为110千伏稷山变电站,终点为110千伏佛东变电站,线路全长4.56千米,有铁塔18基,砼杆4基,导线型号为LGJ-150、LGJ-120,上字形排列。

3306佛化线由运城电力设计院设计,运城送变电公司施工,2007年12月投入运行。起点为110千伏稷山佛东变电站,终点为35千伏化峪变电站,线路全长11.06千米,有铁塔37基,砼杆13基,导线型号为LGJ-150,上字形排列。

3303佛西线由运城电力设计院设计,运城送变电公司施工,2007年12月投入运行。起点为110千伏稷山佛东变电站,终点为35千伏化峪变电站,线路全长5.37千米,有铁塔19基,砼杆7基,导线型号为LGJ-150,上字形排列。

丰喜纯碱公司线(用户线路)由运城电力设计院设计,运城电业局电力工程队施工,1997年建成投产。起点为35千伏城关变电站,终点为稷山化肥厂,全长2.16千米,有砼杆16基,导线型号为LGJ-70,上字形排列。1988年起点变更为110千伏稷山变电站。线路全长0.56千米,有铁塔2基,砼杆6基。导线型号为LGJ-70,上字形排列。

东方公司线(用户线路)由运城电力设计院设计,运城电业局电力工程队施工,1988年建成投运。起点为110千伏稷山变电站,终点为东方公司(洗煤厂),线路全长1.25千米,有铁塔2基,砼杆9基,导线型号为LGJ-70,上字形排列。

323下秦线由晋南电业局设计室设计,山西省农电修建公司架设,1967年10月施工,1970年10月投入运行。起点为110千伏下费变电站,终点为35千伏秦家庄变电站,线路全长5.34千米,有砼杆27基,导线型号为LGJ-70,上字形排列。2003年12月停止运行。

324秦太线由稷山县电业局设计、施工,1978年1月投入运行。起点为35千伏秦家庄变电站,终点为35千伏太郝变电站,全长10.2千米,有砼杆62基,导线型号为LGJ-70,上字形排列。2002年停止运行。

6-10千伏配电线路2008年,全县共有6-10千伏配电线路55条,总长度为1064.53千米。其中,6千伏线路仅16.07千米,其余全部为10千伏线路。在线路总长度中电力企业552.97千米;社队及民营企业304.63千米;工业用户自备187.16千米;供农业用410.11千米。共有配电变压器2141台,总容量为27.02万千伏·安。其中,电力企业429台,总容量为6.52万千伏·安;社队及民营企业818台,总容量为6.43万千伏·安;工业用户自备812台,总容量为13.39万千伏·安;供农业用889台,总容量为7.13万千伏·安。

第三节电网改造稷山县电网改造是根据国家对全国电网统一改造的精神,由省、市电力部门安排为第二批工程,2000年3月开始,2006年12月完成。项目主要包括:改造10千伏线路51条,总计220.47千米;8.94万户的低压线路改造;6899户城区居民一户一表改造;更新变压器86台,容量9235千伏·安;新装变压器155台,总容量1.5万千伏·安。完成投资9236万元。国家对农村电网统一进行改造前,全县农村电网的突出问题是供电半径不合理,末端电压不足200伏的占11%,线损超过16%的占到13%,加之管理混乱,台区承包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使电价过高,加重了农民负担,电网改造后,带来了三大效益,即工程效益、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改造,供电设备更加安全可靠,变电站布局更加合理,网架结构更加科学完善。“网改”实现了两降低、三满意、四提高。两降低:电网改造后实行城乡同网同价,较电网改造前降低了农村居民用电的电价;城乡低压配电线损由1999年的9.91%降为网改后的9.29%。三满意:政府满意,网改后电网供电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县、乡、村上项目、办企业提供了可靠的电能保障;企业满意,网改后稷山电网的供电可靠率提高,使冶金、煤焦等生产企业免遭非正常停电的困扰;群众满意,网改后,城乡居民用电同网同价,农民得实惠。四提高:网改后县电业部门所辖的变电站主变容量提高3.3万千伏·安;全县总用电量由1999年的2.24亿千瓦·时,增加为2008年的4.21亿千瓦·时,提高1.97亿千瓦·时;用户电压由网改前的210伏提高到220伏,提高了4.8%。网改后,电网供电可靠率由网改前的92%提高到99.65%。

第四节经营管理1990年7月,县电业管理部门为推动企业升级和“双增双节”活动的深入开展,对上半年财务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其中着重对电力成本费用计划执行情况作了分析,找出了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整改措施,加强下半年成本费用管理。大力推行的承包为主的经济责任制,建立了以安全可靠的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实行年、季、月重点工作监督管理机制。1994年,制定了《成本开支制度》,从成本费用入手加强经营管理。1996年,贯彻省局经营会议和地区局电业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开展“经营管理年”活动,并印发稷电(1996)5号文件,明确了费用控制办法及措施。1997年,制定了《节电建设规划》和《节电技术改造工程实施计划》。2000年,成立线损工作领导组,继续加强降损节能工作。

2008年,县电业管理部门不断改进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全社会用电量。

第五节安全用电1991年,县电业部门在全县城乡建立长期性安全用电宣传图画216处,并结合安全用电,对低压配电线路进行全面整改维护。1995年,与各乡镇电管站签订了《站长目标责任书》,县“三电”办同各用户电工签订了《安全责任书》。1999年1月,运城地区电业局印发了《关于用户安全用电暂行规定》。县电业部门组织企业用户学习《规定》,健全了企业用户的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调度规程、电力设备运行规程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