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稷山县志(1991-2008) > 第四章 防汛抗旱

第四章 防汛抗旱

作者:《稷山县志》纂委员会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第一节防汛

1993年8月6日-9日,由于汾河中游灵霍山峡降暴雨(本月4日降雨100毫米),下游段汾河涨水,洪峰流量720立方米/秒(后省市水文部门核定为410立方米/秒),稷山汾河大桥上游段河堤有两处决口,洪水漫过108国道,路基下陷,交通中断。共造成1000公顷良田被淹,直接经济损失762.4万元。灾情发生后,防汛指挥部领导及时赶赴现场进行抢险,使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1996年8月6日-15日,受太平洋副高北抬和8号台风影响,汾河流域发生一次较大洪水,两次洪峰通过稷山段,14日1时最大洪峰流量达633立方米/秒(后采用河津柏底水文站实测流量760立方米/秒),河堤17处决口,淹没农田4800公顷,冲毁水利工程519处(包括水井),淹没企业51家,饭店34家,门店17家,倒塌房屋1587间,毁坏公路86公里,108国道及沿线通信线路、输电线路全部中断,冲倒电杆15根,高压线路中断1.5公里,冲倒通信电杆72根,冲毁光缆2.3公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64亿元。面对百年一遇的洪水,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在防汛指挥部的领导下,经过9昼夜的奋战,保住了县城,保住了沿河1267公顷农田。

2002年,山西省稷山防汛机动抢险队成立后,防汛物资真正落到实处。拥有抢险大型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运输车、抢险指挥车各1辆、编织袋25万条,另外还有应急灯、发电机、救生衣、帐蓬、排洪泵、踏板、木桩、铅丝等。在此基础上向社会征集挖掘机1辆,自卸车15辆,装载机3辆,推土机1辆,以备抢险应急使用。

2003年8月27日-31日,汾河涨水。8月28日17时最大流量430立方米/秒。各部门紧密配合,协同作战,顺利完成抢险任务,将灾情损失降到最低,确保全县人民安全度汛。

2005年起,县水利部门对边山峪口集雨区实行设立临时报汛点的办法,进行汛情监测和传递,共设置10个报汛点,每个报汛点1名-2名固定人员,汛期24小时有专人值班守岗,保障通信畅通;观测天气、雨情、水情,做好记录,并及时向县防汛办报告;按照县防汛办的指令,加大观测频率和报告次数,确保雨情、水情信息及时传递,有效地防御山洪,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第二节抗旱稷山县自古以来十年九旱,且春季和三伏期干旱频繁。多年来,中共稷山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抗旱减灾工作,修建了大批水利工程。1994年11月成立抗旱服务队,1997年11月抗旱服务队兼并原打井队,是一支拥有打井机具、流动抗旱设备、送水机械、节水灌溉设备的专业队伍。

1996年2月-5月,全县旱情严重,给小麦的正常生长造成很大影响,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动员全县干部群众投入“抗旱保浇”。完成冬浇面积1.31万公顷,春浇面积1.9万公顷,夏浇面积1.01公顷。在抗旱用电高峰期,向地区争取增供抗旱用电6000千瓦,使全县小麦生产在大灾之年取得较好收成。2005年,春季雨水减少,发生旱灾和虫灾,全县2.47公顷小麦,总体减产3成左右,其中,水地小麦1.27万公顷,减产2成左右;旱地小麦1.2万公顷,绝收2000公顷,其余的1万公顷小麦,减产4成左右。针对严重的旱情,县防汛抗旱指挥部采取各种措施,开动一切水利设施,提高浇水次数,结合中耕保墒,进行除草、喷施叶面肥,喷洒药液,搞好田间管理。利用5月上旬雨后时机,调拨种子,对绝收麦田抢种秋粮作物,如绿豆、大豆、油葵、玉米等,实行以秋补夏,减轻旱灾损失。

2006年,禹门口提水工程稷山管理处投资1800万元,完成干渠基建工程7000米,干渠控灌面积达到1万公顷。在春季上水期间,为化峪、稷峰、西社3镇群众放水400万立方米,浇灌麦田2.6万公顷,并投资60余万元扶持农民进行农田斗渠配套4万余米。

2007年,汾南扬水工程春浇上水突破170余万立方米,灌溉麦田1500公顷。全年落实抗旱、渠道维修等项资金40余万元,重点完成了新修东里村防渗渠道1000余米,扩浇面积70公顷;加固维修五干渠清河村西和西里村南2处悬渠。

2008年,黄河提水工程完成计费水量629万立方米,保证了稷山段农业灌溉用水,并完成农田斗渠配套1万米,小型提水泵站3处。汾南扬水工程上水300余万立方米,灌溉农田7673公顷,并落实农水抗旱大修资金80万元。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