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曾经有人写了一篇博客,他的标题是《不孝有三,读博为大》。在他的眼里,读博就不是一件人干的事。范小西不知道读博是不是一座围城,没读的想进去,在读的想出来。上本科的时候一个师姐苦口婆心地叮嘱范小西,一定要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再读博。就像上高一的范小西不知道为什么要考大学一样,上大二的范小西同样不知道为什么要读博,以及读博跟经济基础二者间的关系。他只是懵懂地看着师姐一张憔悴的脸。
最常听到的说法就是读博要耐得住寂寞。很大一部分博士都是从小学、初中、高中、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这样下来的,当然这还没有完,后面还有个博士后埋单。曾经有亲戚问范小西博士后是什么意思,他煞有介事地解释说,考上博士的男生叫博士,女生叫博士后,此“后”同皇后、影后等相类似。
范小西有幸接触到的一个博士生叫李博。他是范小西学校里第一个考取博士的人。于是,范小西被安排对李博进行了一次专访。
我叫李博。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要考博,我当时差点说,因为别人都考了。三年过得很快,大家坐在一起,别人都是博士了,只有我不是,情何以堪呢。但我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那种默默无闻,一心埋头搞学术的生活,我很好动,我以前的理想是做生意。可不知不觉,就走到这条路上来了。
很多人看见我时,我都是坐在电脑前噼里啪啦地打字,电脑上密密麻麻的数学公式让很多人望而生畏又肃然起敬,畏的是数学理论艰涩难懂,敬的是像我这样能坐住冷板凳,在浮躁时代能踏实从事理论钻研的精神。其实对我来说这些事情就像富士康的工人组装一台iphone一样,没什么特别的。
我在去年参加了同济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同济的竞争非常激烈,该校计划招收几百名博士生,却有几千人来参加考试,我提前7天到同济大学,周围已经没地方住了。
这次考试因英语没过线而败北。我离开上海后又来到江苏无锡找工作,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了,研究生学历想要进高校、科研院所这样的单位已经很难,能找到的多是在科研型企业做销售之类不太对口的工作。即使去南通大学应聘辅导员也碰了壁。应聘的人太多,校方就自然抬高了条件。
年底,我没有回家过年,直接回到学校做毕业论文,并于今年4月参加了西安交大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成功考取。经过一番山穷水尽又柳暗花明后终于尘埃落定。也许有人认为我很走运,恰好有这样的一个机会落在了我的头上。其实,我还是觉得,机会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我在研究生期间仅有的两个暑假都没有回家,而是一个人留在学校学习或是去做家教。因为我觉得自己已经是二十七八的人了,怎么能总拿家里的钱,这么大还让父母养活自己。去年我的父亲开车出了两次事故,又生了一场重病,我被迫离开学校回家带父亲去看病,为了能让弟弟安心在单位实习,我独自一人挑起家庭的重担。从这样的困窘中走出来,我没有乱了阵脚、怨天尤人,而是安心做好毕业论文并成功考取博士。我觉得一个人的成功,心理素质很重要。还有就是认准一件事,就要做到底。
李博坐在范小西的对面,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自己的过去和未来。范小西想到的却是另外一个问题。从即将毕业却愁肠百结的博士哥,到没有读过什么书的大雁和喜鹊,再到李博。读书到底有没有用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从火车上的资料搜集到论文写作中的理论提炼,范小西一直都在想这个问题,为什么一个人要上那么多年的学。跟李博的谈话在一定程度上为自己揭开了谜底。他们谈到了打工皇帝的学历门事件,谈到在选拔官员过程中学历的分量。总体上来说,这还是一个唯学历的社会,社会的用人体制决定了学历的重要。李博说,一位老师的话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她说,作为一个男人,有地位很重要,所以还是要考博士。当时他一头雾水,不知道博士跟地位有什么关系,但当被介绍说这是一位博士的时候,公众不管你是不是真有学问,都会高看一眼。硕士生和本科生就几乎没有这样的效果。“这是一种因为稀缺而产生的光环,如果狗从这个世界上绝迹了,一个人指着某物体说,看,这是一堆狗屎,其他人也会觉得很珍贵。”听李博这么说,范小西笑了,他觉得将博士和狗屎的境遇放在一起,实在有辱斯文。李博很严肃地说,你不要笑,不要说你现在有一堆恐龙的粪便,你就是有一堆原始人类的粪便,也值钱了。范小西的笑僵住了,他觉得文科生的思维方式跟理科生的思维方式就是不一样。这种差别也是拜学科差异所赐。在他们都是7岁的时候,他们在一起摆积木,玩变形金刚,就没有这种差别。
李博说,如果从唯物史观来看,1977年恢复高考时全国报考人数570万名,录取27万名,录取率仅为4.7%,绝对激烈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2011年全国高考报名总数为933万名,比去年减少约24万名,招生计划为675万名。由于计划增加和考生人数减少,预计今年全国平均录取率比去年增加近四个百分点,达到72.3%。
用数据说话,你就能看出这种变化。可是现在虽然能上大学的人越来越多,可对于高考,家长们却依然紧张,我上小学的时候,学校盖新楼,我们同另一所学校混在一起上课,每天只上半天,另外的半天时间我在家里看电视,放学之后我妈做好饭就去打麻将了,我在家里面看电视。所以说我是看电视长大的。而现在的家长是盯着孩子在家里写作业。孩子从小就成为学习的机器,可你又不能说现在的家长都是白痴,看不出问题的本质,只是他们都被绑架了,他们被迫参与到一种竞争当中,因为你不能保证,你的小孩不学习,只是玩,就能成功。当然,只是玩,也能成功,这从理论上来说完全是可能的,可是现在家里面只有一个孩子,没有人愿意拿自己唯一的孩子的一生做赌注,因为大家都输不起。范小西说,那你说这是不是计划生育带来的问题?李博说,计划生育肯定有问题,任何政策都有它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还具有时效性。关键是怎么趋利避害,掌握好平衡。但是我发现,家里有两个小孩的家长更累。他们都过分地溺爱孩子,孩子的心理都不正常,变得越来越难管。他们让小孩去上各种辅导班,这是超出儿童正常的心理承受能力的,他们想让儿童像成年人那样思考,而且他们说这都是为了孩子的未来。于是,孩子们的一生就葬送在自己未来的手里。
孩子们的一生都葬送在自己未来的手里,这是让范小西印象深刻的一句话,他忽然觉得未来很可怕。一本书算过这样一笔账:假设你现在30岁,计划在55岁退休,终老年龄80岁。目前城市基本生活费和医疗保险支出的最基本消费是1500元/月,暂考虑4%的通货膨胀率,25年后,要维持目前的生活水平,需要4000元/月。25年的退休生活至少需要4000元/月×12月×25年=120万元,如果加上旅游、休闲支出按月消费最基本的1000元计算,还将增加80万元,总共200万元。200万,这只是一个人的费用,夫妻双方费用需求总和保守估计也将超过400万元。而且,如果您的身体还不错,活到85岁或者90岁都有可能。再加上老年人无法躲避的病痛,未来医疗开支几乎无法预估。这些都可能令我们需要的养老金需求变成五六百万元,甚至更高。(引自《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未来我国社会必将是一个老年社会,于是我们现在就要考虑到养老的问题。就像博士哥所纠结的,我们的一切选择都建立在我们是否能有一个舒适而安稳的老年。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人们会选择有编制的事业单位,尽管这些工作工资并不高,也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可是因为稳定,很多人毅然放弃了理想和追求,他们把自己的青春放在平淡苍白的日子里,翘首企盼着一个稳定的老年的到来。二三十岁是最让一个人觉得甜美的年龄,四五十岁是最让一个人有成就感的年龄,可他们辜负了生命的厚爱,把这些美好的年华都弄得老气横秋,却只是为了一个腰酸背疼、器官衰老、生命将亡的老年岁月。最冤枉的是有的人还活不到六七十岁,为了一个莫须有的未来,黯淡了自己的一生。更让人唏嘘的是没过几年事业单位都转企改制了,原来憧憬的一切都化为泡影。你说,多冤。一个缺乏冒险精神的民族是很难成功的。这不能不让人想起存在主义,存在主义提倡向死而生,却重视生的可能性,而我们有些人坚守向老而生,却活得乏味而不丰盈。
李博说起另一项调查。
近日,京津沪渝四市公民人文素质的调查报告公布。报告显示,京津沪渝四市公民个体之间的人文素质差异悬殊,其中,文化程度、政治面貌与公民人文素质高低之间有着强相关关系。是否接受过大专以上教育,成了人文素质高下的一道分水岭。“80后”、“90后”恰是人文素质最高的公民群体。四市公民对身边公民人文素质的总体评价都是中等,认为“差”或“很差”者也有近30%。
报告显示虽然接受大专以上文化教育者人文素质得分较高,但在人文精神方面与中小学文化水平的公民并无多大差别。在本科学历以上的人群中,文科毕业生人文素养的知识、思想方面明显高过理工科人士,却一样并未转化成人文精神。
能看得出来,国民受到的教育多了,只是学历提升了,但是人文精神并没有提升。甚至还发生了倒退,变得冷漠和麻木。李博说,这是我在博士的光环下面感到痛苦的一个原因,我只是技术上的工匠,却没有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所以想到会被别人介绍是一个博士的时候,我自己总觉得脸红。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