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应该受到尊重。用语言直接性地挖苦、侮辱孩子,不是体罚却是“心罚”,是一种精神虐待。
所谓“爱之深,恨之切”,生活中,家长以为骂孩子是为了使他们更加上进,是对他们负责的表现。
还有一些家长和老师认为,用语言“激将法”可以使孩子幡然悔悟,积极向上,于是“猪脑子”“笨死了”“你将来能有什么出息”等恶语便不加思考地抛向孩子。
当体罚遭人谴责的时候,语言的攻击效用就被挖掘出来了。人们总想着:骂比打好。可事实上,“打”痛的是身体,“骂”伤的是内心。体伤易合,心伤难愈。前者眼睛还能看到,后者却深不可测。
曾看到这样一篇报道:
小夏的妈妈经常当着小夏的面对别人说:“这个孩子只爱听故事,不爱讲故事;爱乱画,不爱写字;胆子大得谁都不怕。”结果,小夏在学校里,不愿回答老师的提问,并常常不顾老师的劝阻和批评破坏纪律。
老师和家长都以为他是个弱智儿童,但经专家鉴定,才知道小夏患了“语言性智愚症”,病因就是他妈妈经常性的语言暴力。
俗话说“遣将不如激将”,生活中似乎也不乏因家长用“激将”而成功的例子。所以,到现在很多家长还是喜欢用激将法,却不知更多的孩子因激将而受到了伤害。
不是拒绝家长给孩子使用激将法,而是很多家长都把这个方法用错了。他们以为无休止地对孩子严厉,用犀利的语言去刺激孩子,就能激发孩子心中的潜能。却不想,你使用的不是激将法,而是在对孩子实施“语言暴力”。
一个男生拿着成绩单回家,爸爸看完之后说道:“你干脆收拾书包回家得了,你不是念书的那块料。”
一个妈妈对儿子吼道:“今天老师又打电话了,总是忘记带课本,你怎么不忘记吃饭啊?”
孩子考试没考好,妈妈这样“教育”孩子:“你看看隔壁的小燕,人家长得一般但人聪明,你倒是不丑,脑子怎么就跟糨糊似的不开窍呢?”
你对类似这样的情景是不是感到很熟悉?为什么激将容易引起误会,产生事与愿违的效果呢?
很多家长在对孩子说这些话的时候,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口无遮拦已经深深地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这种所谓的激将法,已经偏离到了“语言暴力”上。
所谓的激将法是有特点的,激将法是利用孩子的自尊心和逆反心理积极的一面,从相反的角度来刺激孩子,进而激发孩子的潜能,促使孩子成功。而大多家长使用的都是直接性、具有攻击性的语言,并没有让孩子悔悟和觉醒的效果,反而是让孩子与其拉开距离,产生逆反心。
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应该受到尊重。
用语言直接性地挖苦、侮辱孩子,不是体罚却是“心罚”,是一种精神虐待。虽然每个家长都疼爱自己的孩子,但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虽然还不太懂事,可他们也有情感、有委屈、有苦恼、有失望、有悲伤,做父母的应当去理解孩子的想法,这样才能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语言”对孩子的伤害是隐蔽的,这种巨大的伤害你看不见、摸不着。
如果说孩子是一棵幼苗,那么体罚伤害的是外部的枝叶,而“语言暴力”伤害的则是根脉。枝叶折损还可以恢复,而根脉挫伤将直接影响成长。孩子虽然年幼,但他们的自尊心却比成人更敏感,也更脆弱。
恶言恶语,强迫威胁,甚至挖苦讥讽,大都是那些年轻父母在气头上训斥孩子时常采用的方法。但这种方法通常也是最不能为孩子,尤其是那些反抗性或自尊心极强的孩子所接受的。这不但不能把孩子教育好,反而会把事情弄砸,在不知不觉中就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发展。
“语言暴力”绝不是小问题,绝非无关紧要,它对孩子的成长和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要知道,孩子的自尊、灵性和宝贵的想象力一旦被摧毁,是很难重建的。如果孩子被你骂皮了,什么都无所谓,弄到羞耻心荡然无存的地步便很难教育了。因为人一旦丧失了最宝贵的羞耻心与尊严,便再难有希望了,也再难有什么成就和作为了。
为人父母都应该明白,为发泄自己一时的怒气而随意说出的那些带刺和侮辱性的话,会构成对孩子的精神威胁,会伤害他们的心灵,摧毁他们堂堂正正做人的勇气,其后果是断送了孩子的前程。“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孩子没有达到你所预期的程度或情况下,与其用呵斥的方法来刺激孩子,不如用委婉、包容性的语言来鼓励孩子,这样会让你收获预想不到的结果。“同伴或老师实施的语言伤害,还会在孩子的心理上投下一种阴影,致使他们不再相信外部世界,觉得这个社会是冷漠的、恶毒的,从而对社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排斥感。”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邹泓也曾如是说。
只有遇事冷静、理智的家长,才能找到适当和有效的教育方法。各位家长在家里一定要注意以下暴力语言:
1.你真是个没用的东西2.你不行,我来3.你滚吧,想去哪里去哪里4.我没有你这样的儿子5.再哭,让狼把你叼走6.揍死你7.为什么别人行,你却不行8.这次考不好就别回家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