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统一大业 > 叶落归根之途

叶落归根之途

作者:郭晨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当过中华民国代总统的李宗仁,流亡海外后思想不断变化、发展,但也有矛盾,甚至反复。幸而,几经周折和斗争,李宗仁终于在1965年7月18日回到祖国。

后来,周恩来赞扬说,公安部和调查部办了两件大事。公安部改造了一个末代皇帝,调查部争取了一个国民党代总统。

1963年夏,李宗仁在美国新泽西州住宅,接受意大利米兰《欧洲周报》女记者奥古斯托·玛赛丽的采访。

记者问,李将军,你是一个没有国家的人了,你为什么在谈到红色中国的边界时,称“我们的”?

李宗仁以饱经风霜的深刻说,无论发生过什么事,中国人总归是中国人。一个中国人,即使是他的国家的前总统,一个流亡美国的人,偏偏又是一个资本家,但还是可以说他的敌人的好话,还是可以称赞那些赶走他的人,称赞同他过去的世界相反的社会政治制度。

记者:现在让我们谈谈蒋介石好吗?

李宗仁:我不能谈论蒋介石先生,蒋是我的总司令,我曾经在他手下工作,我说他的坏话是绝对不礼貌的。

记者:那么,就说点好话吧。

李宗仁:关于蒋,我只能说史迪威将军常说的话,这就是,他有许多缺点,就我个人来说,我很同情他,因为我们都是失败者。

记者:他为什么会失败呢?

李宗仁的口吻有些挖苦:许多年来,蒋一直是中国的元首,我一直是他的下级,而现在他的举动好像表明他的经验还没有一个村长多。他不懂历史,每年一度他站在金门、马祖海边的悬岩上发表演说,总是重复同样一句话:“我们一定要回去。”很难说他本人是否了解这一事实,他回大陆是不可能的了。

记者:蒋先生说你是共产党,你是吗?

李宗仁:他总是把这顶红帽子乱扣。我不是共产党,我甚至不喜欢共产党。但是我不否认今天共产党为中国所做的事情。我宁愿继续做一个诚实的人和可怜的政治家,但我不能不说实话。中国从来没有像现在组织得这样好。中国爆炸了原子弹,而我们搞了几十年,连部像样的单车也造不出来。

记者:你是一个胸怀宽大的失败者。你是怎样想通的?

李宗仁:我像蒋介石和国民党一样,是一个失败者。作为个人来说,我自己无关紧要,我不能妨碍中国的前途和它的进步。我由于自己的失败而感到高兴,因为从我的错误中一个新中国正在诞生。什么时候我们曾经有过像今天这样的一个中国呢!

他越说越激动,越自豪。

记者:你对蒋先生的反攻大陆有什么评价?

李宗仁:他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痴人说梦嘛!

记者:你对世界听众有什么话说?

李宗仁庄重地说,我对美国肯尼迪总统有话说!我劝告美国政府再不要沿着错误的对华政策走下去了,应该仿效戴高乐政府,迅速调整对华政策。

在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约见张治中、傅作义、邵力子、黄绍竑、刘仲容、屈武等。

周恩来举着《大参考》问:“李宗仁先生发表的对美国总统肯尼迪的信,你们看了吗?”

在座的人都说看过。

周恩来评价说:“他的思想变化很大,我们正在进一步做他的工作,会有突发事件的。”

大家都猜不透周恩来话中的弦外之音,惊愕地望着他。

周恩来笑了:“当然是好事喽。台湾方面有什么动向?”

傅作义说:“上个月陈诚病逝,他留下的遗言中,既没有提‘反共’,也没提‘反攻’。”

张治中说,他还向蒋先生进言,对中共不能反潮流,不能信任美国,不能受日本愚弄。

周恩来会心地笑着说,台湾的国民党右派,想在陈诚遗言中加上“反共反攻”的内容。陈诚夫人不同意,她找到蒋介石,蒋也同意不修改。

邵力子说,蒋先生的态度耐人寻味哟。

周恩来莫测高深地说,一切都在变化嘛!

在人民大会堂某厅,国务院秘书长周荣鑫、中央统战部部长徐冰、全国政协秘书长平杰三和周总理办公室主任童小鹏接见程思远。

周荣鑫说,毛主席已经批示,欢迎李宗仁先生回国。周总理上午出访非洲十四国,临行前对李宗仁先生回国一事做了具体安排,要我们转告程先生有关的安排意见:第一,政府发给李宗仁先生一笔回国旅费,由程先生带往瑞士面交;第二,同时发给程先生一笔旅费,请你去瑞士把李先生接回;第三,你到苏黎世后,将有负责此事的同志同你联系,帮助你解决有关问题。

程思远点头说,计划很周密,我将立即出发飞往瑞士,开始进行迎接李先生回国的行动。

1963年12月9日,按照周恩来的安排,李宗仁由美国飞往意大利的首都罗马“旅游”。程思远在圣诞前一星期飞抵苏黎世,走进圣彼得饭店前面的咖啡馆,在走廊尽头找到一个僻静座位,与阔别十四年之久的李宗仁重逢,商议回国事项。

相互寒暄后,李宗仁坚定地说,我们不能再像断了线的风筝似的,浮萍浪迹,漂泊西东。我是中国人,当然要回中国去。但是,蒋介石那个中国,是与我无缘的。

程思远把1959年10月周恩来那次谈话,原原本本转达给了他,说,周总理对您的问候,以及你回国的安排,我就传达完了。

李宗仁两鬓斑白,但精神矍铄,他激动得眼睛湿润了,感慨地说,树高千尺,叶落归根。人到晚年,更思念祖国。帝国主义者讽刺中国是一个地理上的名词,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才是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如今国际地位与日俱增,值得我衷心拥护。

程思远说,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周总理说的“四可”……

李宗仁打断说,“四可”我早已知道。我只要“一可”,回国定居,安度晚年。

程思远兴奋地说,这“一可”马上就要实现啦!李夫人如何?

李宗仁说,我们这些人,过去也有雄心抱负,立志要干一番事业。不过,这些理想今天看来,是渺小的,因为还没有脱离我们个人的范畴。

又叙了一会儿旧,他们分手了。在圣诞节之前,他们分别返回了美国和香港。

1965年2月3日,毛泽东对国务院呈报中央的一个文件写下批语:欢迎李宗仁回国。

1965年6月13日,程思远在香港收到了李宗仁幼子李志圣从纽约发出的电报:货已启运。

这自然是暗语,程思远明白,李宗仁已从美国出发,飞往瑞士的苏黎世。

程思远立刻把这个消息,报告给此行的总设计师周恩来。

周恩来请程思远立刻飞北京,他要同程思远商量李宗仁从欧洲回国的一些技术性问题,特别要对李宗仁的安全采取一些特别措施。但由于程思远办理手续耽误了时间,周恩来出访非洲了,就改由罗青长等人与他沟通了。

1965年7月12日下午2点钟,瑞士航空公司的一架巨大的道格拉斯客机从苏黎世起飞,经过日内瓦、雅典、贝鲁特和卡拉奇,一直飞往香港。

驾驶舱里,驾驶员已经把飞行帽戴上了头顶,指挥塔上已经发出了准备起飞的信号,地勤人员准备撤掉舷梯的时候,从检票口匆匆走来两男一女三位中国旅客。两个男人都穿着同一颜色的藏青西服,雪白的衬衣,结着深色的领带。走在前面的个头稍微矮一点儿的,年龄在七十开外,这便是李宗仁。他高颧骨,宽额头,一脸沧桑。走在后面的一位五十多岁,身材修长,浓眉,目光炯炯有神,这便是专程前来迎接李宗仁的前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的常委、李宗仁的亲信和智囊人物程思远。女的五十多岁,脸上的轮廓俊秀,面色显得有些苍白,但依然可以看出当年的丰采。她穿着一套银灰色的西装套裙,体态丰盈,步履却有些艰难,不像两个男人那样轻松有力。这便是李宗仁夫人郭德洁女士。

这三位旅客的送行者除了郭德洁的弟弟郭德风,还有一个身穿咖啡色西服的中国青年,替他们提着沉重的行李。

青年一直把他们送到一等座舱的舷梯旁。他和三位年长者握手告别的时候,又郑重地嘱咐了一句:请注意!在日内瓦和贝鲁特两个机场,千万不要走下飞机!

日内瓦和贝鲁特这两个城市,是世界上著名的特务和情报活动的中心。

许多神秘的失踪,意外的“车祸”,残暴的绑架,都不时在这里发生。

程思远点点头说,记住了,请放心!

青年向上了舷梯的老人招了招手,大声地祝福,一路平安!

三位旅客回过头来向青年招手,连声说,谢谢!谢谢!

他们转身刚刚跨进客舱,地勤人员便撤掉了舷梯。道格拉斯客机挟风而起,箭一般飞上了蓝天。

送走李宗仁和姐姐郭德洁的郭德风回到住处,一进门吓一跳,两个台湾特务正等候在客厅,他们站起来不阴不阳地说,我们是台湾来的,等候你多时啦!

郭德风故意问,你们等我有事吗?

特务摇晃着白崇禧的电报说,这是白崇禧长官给李宗仁先生的密电,一定要当面交给李先生。

郭德风松口气说,对不起,你们晚了一步,李德邻先生和他的夫人到罗马去了。

特务悻悻地说,那我们就在这里等他回来!

郭德风摊摊手,表示“随便”。

李宗仁一行三人,牢记那位青年的嘱咐,安全地经过了日内瓦和贝鲁特。现在道格拉斯客机以每小时两千多公里的速度正从贝鲁特飞往东方,它将在午夜之后经过卡拉奇。

就在这架道格拉斯客机航行的途中,一封要李宗仁性命的密令从台北飞出,抢先到达了卡拉奇。

蒋介石的安全情治机构命令它在巴基斯坦的特务机构,要在李宗仁、郭德洁和程思远到达卡拉奇时,在候机大厅的楼梯下面,用暗杀手段让他们三人消失。

这份发自台北的密令从台北发出还不到一个小时,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的特命全权大使也收到了从北京发出的急电。国务院的领导指示,要万无一失地保证以李宗仁先生为首的三位国民党人士的安全。

当时针指向1965年7月13日凌晨2点时,敌我两方瞩目的道格拉斯客机在卡拉奇国际机场降落了。

机舱内,松了口气的李宗仁对郭德洁说,终于到了卡拉奇机场,离祖国不远啦!机舱里好闷啊,咱们到外面散散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他们鱼贯走出机舱。

几步之遥的机场大厦楼梯下,台湾国民党当局用重金雇来的两个杀手,兜里正揣着两把手枪,他们一眼不眨地紧盯着停机坪上的飞机舱门口。

突然,一阵凄厉的警车啸叫声,划破了寂静的夜空。

从警车内跳出两个全副武装的警察,急匆匆地走进舱门,向美丽的空姐行了标准的军礼后,用流利的英语问,哪一位是从苏黎世来的程先生?

程思远一怔,随即镇定地回答,我是从苏黎世来的,姓程。

军警指着李宗仁夫妇又问,这两位就是你的同伴了?

程思远说,是的,先生!请问有什么事吗?

军警打量他们一眼,客气地说,请跟我们走!

李宗仁一行莫名其妙地被请进了警车。

警笛鸣叫,警灯闪烁。

坐进车内的李宗仁、程思远很是不安。

欢迎你们,让你们受惊了!坐在司机助手位置上的一位中国人回过头来说,李宗仁先生,郭德洁女士,程思远先生,你们辛苦了!

程思远疑虑地问,你是……

那人回答说,我是中国驻巴基斯坦的大使,奉周总理的指示前来迎接你们。请原谅,因为蒋介石已经在机场大厦布置了暗杀你们的特务,我们才不得不请巴基斯坦政府帮助。为了确保你们的安全,动用了保安部的警车来接你们。这是周总理再三指示的。

李宗仁一把抓住大使的手,激动地说,谢谢周恩来总理!谢谢您!

李宗仁夫妇和程思远情不自禁地把脸贴近汽车的玻璃窗,又看了一眼那些越来越远的灯火辉煌的大厦,一股暖流涌过了他们的心头,泪水涌出了他们的眼眶。

他们在绿树掩映、花园似的大使馆休息了两天。但是危险并没有过去。台湾的蒋介石得知在卡拉奇机场大厦暗杀李宗仁的阴谋失败之后,暴跳如雷,他发出了第二道命令,要特务机构必须侦察出李宗仁、郭德洁和程思远回国时所乘的专机起飞的时间和航线,或者班机的航次。他准备派出飞机进行拦击。

李宗仁在我驻巴基斯坦大使馆休息的一天晚上,在中南海紫光阁,从非洲访问刚回来的周恩来邀请人大副委员长张治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傅作义,人大常委章士钊,政协常委刘斐、屈武,政协委员黄绍竑、李蒸等十八人聚餐。

周恩来说,跟大家通报一个情况,告诉大家一个想不到的消息,我接到驻巴基斯坦大使馆的报告,1949年派你们来北京谈判的李宗仁先生,就要回国了!

大家听了这突发消息很惊愕,交头接耳小声议论起来。

周恩来又说,李先生就要回来了。

章士钊禁不住问,现在是否最后定了?李是否会转去台湾?

周恩来肯定地说,李先生不会去台湾,但台湾已经发觉了李的行动,我倒担心台湾的特务会整他。美国是不会整他的。美国放李回来,说明美国有很多想法。美国对一些旧人总是胡思乱想的。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看人,关键是看本人的表现和转变。李德邻先生这次回来是自觉的。过去李就提出要回来,我们怕他回来生活上过不惯,劝他以后回来。主席高瞻远瞩,欢迎他回来,来去自由。

周恩来伸手示意大家入座,继续说,大家边吃边谈。这件事还不到公开的时候,因为在座的诸位是李先生的熟人,或者与他有历史上的关系,所以先给大家通个气。在民主人士中,有些同志不理解国家为什么花这么大的气力来争取李宗仁,因此,提了不同意见。

张治中坦率地说,我就想不通,这样会不会太刺激台湾方面?

周恩来说,刺激一下也好,对蒋介石不刺激一下不行。李德邻回来,我们欢迎。如果有人把台湾送回来,我们更欢迎。

这话引来一阵笑声,张治中也笑了。

周恩来感到意犹未尽,向大家敬了杯酒,又说了下去:李德邻回来与台湾有联系,我和程思远谈过,李必须摆脱四种关系:一是摆脱美国。最近李在瑞士说,他看到美国贫富很悬殊,政治黑暗,李对美国的幻想看来已破灭。二是不插手台湾问题。台湾最注意这一点。李说他没有做对不起人的事,这是真的。美国曾要把他送台湾,他不去。三是不搞第三势力。四是不负中美谈判使命,不作中美间的桥梁。

张治中问,这些台湾知道吗?

周恩来说,我们把以上四点告诉了李德邻,也告诉了台湾。我们对台湾说,不会利用李德邻反蒋。李先生回来,大家要去接。

张治中说,我不想去机场接他。

周恩来边敬酒边说,要去。回国是经过了长时间的酝酿,颇费周折,最后他能决心回国,这是很不容易的。政府准备举行盛大欢迎仪式。文白回来时,我没有去接,因为那时国共在谈判,你先去奉化后才来北平。这次我去接李,文白可能会有意见。

张治中坦荡回答,总理愿去就去,我没有意见,反正我不想去。

周恩来说,这不是个人的问题,也不是愿意不愿意的问题,这是政治问题。我知道大家正准备去北戴河,推迟几天吧,希望在座的都到飞机场参加欢迎仪式。

傅作义、章士钊等说,听总理的!

周恩来披肝沥胆地说,李先生能回来,不容易呀!人重晚节,这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人的阶级出身并不能影响自己的觉悟,一个出身反动阶级的人,如果能觉悟的话,还是可以为新的阶级服务的。大家不要有“老革命不如晚革命,晚革命不如不革命,不革命不如反革命”的想法,要看到李宗仁归国的作用和影响。

在座者都听得动容动情。

7月17日晚上,驻巴基斯坦大使一阵风似的走了进来,对李宗仁夫妇和程思远先生说,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已从非洲访问归来,现在都在上海。他们非常关心你们的安全,指示我亲自陪同你们今夜飞回祖国。

李宗仁说了声:那太好了!便从沙发上站起来,准备即刻动身。

大使又请他坐了下来,笑着说,为了避免重演克什米尔公主号的悲剧,必须使我们的行动十分秘密。现在,还要采取一点掩人耳目的措施。

按照大使的安排,在李宗仁夫妇和程思远出发之前,使馆的两辆轿车严严地遮住纱窗,上面坐满了使馆的工作人员,以飞快的速度冲出了大门,然后向左面驶去。早停在街角上的蒋介石特务机构的一辆蓝色小轿车立刻跟踪追去。等到那三辆互相追逐的轿车消失在大街拐角的地方之后,李宗仁夫妇、程思远和大使分乘的两辆轿车才开出大门,向右拐,驶向卡拉奇国际机场。

为不引起人们的注意,又能保守秘密,大使馆把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一架飞往广州的波音707客机的头等舱位全部包了下来。因为头等舱与别的舱位是完全隔离开来的,所以,别的旅客可以照常登机。零点30分,波音707昂然起飞,第二天早晨5点,从云南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境。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