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躬耕隐士成为千古谋臣:诸葛亮 > 珍惜时光勤读书

珍惜时光勤读书

作者:乾坤鱼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能够有个安定的学习环境,能够认识渊博精深的学者,对诸葛亮的学问精进是难能可贵的条件。他知道这一切与叔父的努力有关,他从心里感激叔父。然而他更知道如何才能报答叔父,这就是在这些条件下不断地努力学习。他拼命地吸吮着知识的乳汁,像个如饥似渴的孩子。

在众多的师长当中,诸葛亮最为钦佩的就是司马徽和黄承彦两位老人。

司马徽字德操,是颍川阳翟即今河南禹县人。建安元年,庞德公派他十八岁的侄子庞统前往颍川阳翟去见司马徽。经过一番交谈,司马徽叹道:“德公诚知人,实盛德也。”便随同庞统来到荆州襄阳城东居住下来。

司马徽善于鉴别人物,但他知道刘表心胸狭隘,所以藏锋匿芒,处处谨慎。当有人问他某某人怎样时,司马徽不论其高下,总是回答一个“好”字。后来,他的夫人实在看不下去了,便对他说:“别人有疑前来请教,君应帮其分辨。而你总是用一个好字对付,岂不是辜负了请教者的诚意?”

司马徽并不直接回答,只是说:“你的这一番话,也可用一个好字概括。”

这位颍川来的名士,很有名士风度。别人丢了一只猪,前来他家妄认,司马徽当即把猪给他。后来,妄认者找到自己的猪,前来认错还猪,司马徽还对他厚词相谢。

司马徽好养蚕,有一次蚕快吐丝时,有人前来向他借蚕吐丝用的蔟箔,司马徽便把自己的蚕丢掉,将蔟箔借给他。别人对司马徽的行为不理解,便问他:“一般人牺牲自己帮助别人,是在别人急需而自己有余力的情况下才这样做。而现在你和别人都急需,你为什么还如此呢?”

司马徽说:“别人轻易不求我,现在来求我却不答应,会使他难堪。为什么要因小利而使人难堪呢?”

司马徽的所作所为,让人感到他是一个只知读书不谙世事的书生。刘表听说司马徽是个奇士,见到后却大失所望,说:“世间人为妄语,此直小书生耳。”

其实,司马徽的谨慎与怪异,有很大成分是出于应付刘表和了解新环境,而对于熟人和老朋友,司马徽则显的格外的大方亲密。

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徽赏识,连司马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都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学习不仅要刻苦勤奋,更重要是善于思考,我们青少年只有懂得了这些道理,并且去努力了,才能像诸葛亮一样受到赏识。

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诸葛亮天资聪颖,司马先生讲的东西,他一听便会。

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诸葛亮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过了一些时候,司马先生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

司马先生在上课时,就问学生,鸡为什么不按时叫鸣?其他学生都摸不着头脑。诸葛亮心里明白,可他是个诚实的人,就如实地把鸡快叫的时候喂食来延长老师授课时间的事如实报告了司马先生。司马先生很生气,当场就把他的书烧了,不让他继续读书了。

诸葛亮求学心切,不能读书怎么得了,可又不能硬来,便去求司马夫人。司马夫人听了诸葛亮喂鸡求学遭罚之事深表同情,就向司马先生说情。

司马先生说:“小小年纪不在功课上用功夫,倒使心术欺蒙老师。这是心术不正,此人不可造就。”

司马夫人反复替诸葛亮说情,说他小小年纪,虽使了点心眼,但总是为了多学点东西,并没有他图。司马先生听后觉得有理,便同意诸葛亮继续读书。

诸葛亮敬重的另外一个老师黄承彦则是襄阳名士蔡讽的长女婿。蔡讽的姐姐是原太尉张温的夫人,他的小女儿嫁给荆州牧刘表为后妇,儿子蔡瑁现掌握着荆州的部分生杀大权,成为一言九鼎的风云人物。别看黄承彦和刘表有这么近的关系,可他为人刚直,不愿攀龙跗风,多次拒绝刘表封的高官厚禄,甘愿清贫度日,在学业堂里教书育人。

诸葛亮踏进了设在襄阳城南二里、岘山脚下的学业堂。他望着这个依山傍水、绿树成荫、环境幽雅的学堂,认定是个十分适宜读书的好地方,便暗暗下定决心,要成为学堂里最出类拔萃的学生。

寒窗苦读的生活开始了。每天清晨,雄鸡报晓后,诸葛亮便叫醒弟弟诸葛均,一同到岘山上去学习。这很快被细心的老师黄承彦知道了,他感到这是个温故而知新的好方法,便号召学生们向诸葛亮兄弟俩学习,并把晨读作为学业堂的一项制度规定下来。从此,学风为之一新,人们每天老远就能听到从岘山顶上传来的朗朗的读书声。

不久,黄承彦又发现诸葛亮是个天资很高的学生。

诸葛亮读书的方法很特殊,不像一般的学生那样死记硬背,而是观其大略,记其精粹,有过目不忘的能力。如要吟诗作赋,命题一出,诸葛亮便能即席而起,信口而出,并且文简意明,高雅隽永,字字句句都能表明他是一个文思敏捷、才华横溢的翩翩少年。

更使黄承彦惊异的是,这个平日沉默寡言、喜怒从不外露的诸葛亮,竟不顾刘表独尊儒术的三令五申,在夜深人静之时,如饥似渴地攻读诸子百家的著作。

黄承彦非常喜欢诸葛亮的俊逸轩昂、聪慧敏悟。除在课堂里传授儒家的经典著作外,还经常把诸葛亮唤到自己屋里,向其讲解三皇五帝乃至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历史,讲述前朝古代政冶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们惊天动地、光照千秋的英雄业绩,启发诸葛亮树立宏大的抱负和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立志为国家、为黎民做出一番事业。

在老师们的关怀指导下,年轻的诸葛亮废寝忘食,刻苦地攻读诗书经文,学习冶国安之策。

珍惜韶华之年,多学各种知识,这是诸葛亮精自己立下的规定。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