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听见 > “多子”真的“多福”吗?

“多子”真的“多福”吗?

作者:金山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金山讲故事

《论语》中有个小故事,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回答得很简单,只说了两个字——色难。就是说给父母一个好脸色是最基本的孝道,也是最难做到的。孝敬父母,必须对父母和颜悦色,让父母感到愉悦。就像《礼记·祭义》上说的:“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八十二岁老人:我是河北的,我老伴儿死了,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但是他们都不管我。后来起诉他们,才得到每个人每月六十元的赡养费。法院又责令村里给我盖了一间屋子,但是现在这间屋子也住不成了。

我就是上《金山夜话》告他们不孝。送东西都不进屋,有病他们也不给看,我出去看病,他们一分钱都没拿。我现在还有病,腰腿疼,一生气头就像炸了一样胀。他们也不看我,自己在公路上睡着了也没人管,他们都不从那里走。

过去我在育英中学上过三年初中,但是家里负担太重,有八九口人等着吃饭,所以就回农村当会计了。但是十几年一直坚持听《金山夜话》。

金山:感叹呀,八十多岁的老人是多么艰难。居然自己从河北跑到这里,而他的孩子们一个个都做何感想。据国家统计数据表示到2050年,六十岁的老年人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现在有年轻人总说自己压力很大,但是别忘了四十年以后,你也是这个数字中的一位了。还是古人那句话:莫笑他人老,转眼即白头。

(接通老人二儿子电话)老人儿子:他告我们已经四五次了,现在执行庭里也都办了,赡养费已经解决了,房子也盖了,我们是该怎么着就怎么着了。对待他再好,他上法院告我们也没办法,不丢人也不行,您要是上我们这里来,一打听就知道,他整天告,到处告。房子也盖好了,他就说不行,那能怎么样,他这样也不知道要干什么。

金山:老人已经八十二岁了,身体还这么硬朗,也算是不给儿女添麻烦,应该知足了。老来还童,不要太跟老人计较。年龄大了,难免有时候生活上挑剔一些,这个也无可厚非,谁都有老的时候,等自己老了就明白了。有时候岁数大了确实不会像年轻的时候办事那么利索,即使有不周到的地方,也不能和自己的老人较真儿。

即使老人长寿,能活到一百岁,剩下的时光也不过是十几年了,珍惜还来不及呢。别人更是没有资格说自己的父母,金山最不赞成的说法就是:你不相信打听打听,人家都说他(她)不好。他这么大岁数,自己出来,你们怎么也不找呢?他一个人在外面你们能放心吗?

老人儿子:他现在就是整天告我们,没别的事儿一样。有屋子不住,也说不清到底想怎么样,就是闹呀,不是这样不好,就是那样不对。不知道他想干吗?

金山:有时候儿女可能只想着物质上给予老人,有吃的,有喝的,有住的地方就行了。但忽略了老人的精神需求。

金山知道另一个家庭,有个八十八岁老太太,那脾气才叫大,饭不顺口都不吃,生活极为挑剔。虽然也有四个儿子,但是只有两个儿子照顾老人,他们不但不攀比自己的弟兄,而且尽自己的一切努力满足老妈的各种要求。关键是都已经四五十岁的两个儿子,晚上轮流和母亲睡在一屋,陪母亲说话聊天,就怕母亲失眠睡不着的时候寂寞,又担心岁数大了容易出事。每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是去母亲那里“报到”、聊天。八十八岁老娘,竟然每天看着手表,对照儿子今天是早了十分钟还是晚了五分钟。

这就是过去说的百孝不如一顺。不是在责备你,“孝”确实是一种“道”,不是一般人的智慧具备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善待老人,不留遗憾的。说白了,我们很多人都是做不到的。其实人在岁数大了之后,反而对物质并没有多少要求了,吃不了多少,喝不了多少了,更需要的就是精神上的呵护。发达国家为什么能那样善待老人,有许多社会福利相匹配,其实这也是一个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尤其是在我们国内,本来提倡的就是尊老爱幼,但是现在看来,“爱幼”的方面不用强调,因为父母拼命对自己的孩子好,心里可能还在算着等孩子长大了好给他养老送终。但最应该重视的是尊老,老人的精神状况应该受到尊重,除了吃喝,老人也有感情需要,尤其还是读过书的老人,可能更容易在感情上有渴望。毕竟还上过五十年代的中学,算是个文化人儿。话说回来,老人现在告你们,反而值得高兴。为什么呢,这不是金山的观点,是因为有一个听众被自己的老母亲告,就高兴地去法院领人,说这说明我妈脑子还行,没有脑萎缩,还能打官司呢。就像刘心武也是担心自己脑萎缩,所以写了《红楼梦续》。所以和自己的老父亲,千万别再理论这些事情了,老人愿意告,就让他告吧,反正人民法院也不会故意判你们的不是。老人长寿就是儿女的福气。

老人要是真有什么三长两短,那一定能让你们后悔一辈子。孝道孝道,能上升到“道”,就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姊妹四个商量一下,千万别再让老人到处流落了。在农村有那种没什么事情做的妇女,也可以给人家点儿钱,请人家帮老人做做饭,和老人聊聊天,老人需要的就是精神上的安慰,害怕的是孤独。

老人儿子:这个我说了可不算,四个人呢,都得同意。

金山:孝顺的事情不要攀比,不是姊妹十个就要十个均分。当然也没有勉强您一个人,只是谁做了谁积德。有一些人到处烧香拜佛,就是家里摆个老人不知道好好尊敬。事实上最应该拜的就是家里的老爷子。家里母亲去世了,好好对待老爷子吧,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也有孩子,积的德是会承传的。你家老爷子也不是不懂道理的人,还能正常交流真的很不错。有些人试试,自己到八十多的时候还能有这个精气神吗?还能听懂《金山夜话》吗?当初他也算是文化人儿,就是因为家里负担重,不得不放弃一些机会,但是却获得了长寿。就是这个“理儿”。

老人儿子:那他为什么要去您那儿?为什么呢?他究竟说了什么?他想要什么?

金山:我可以告诉你为什么,就是因为寂寞,想说说话。他都八十二了,还能为什么。

老人儿子:他和您说话,能和在村里说话一样吗?您那里是电台,他这样不就是让我们丢人吗?我现在都已经习惯了,他就有我的电话,就是到哪里都打我的电话,其他人怎么就都没事呢?

金山:你有什么面子?你不觉得自己八十多岁的老父亲比你面子更大吗?老人的四个孩子,都这样让他伤心,你们还在顾及自己的面子。村里的人笑话的是你们,不是老人。

你们的荣辱观首先就有问题,你们都不去看他,他自己能在公路上睡着了,你们还要什么面子?按道理说,世界上真正挂念你们的也就是老父亲了,姊妹之间就凭着对老人的这种攀比态度,还怎么交往?你们之间恐怕也没法好好相处吧?这样的老父亲,在农村,能够把你们都拉扯大,给你们盖上房子,一定付出不少。现在倒翻过来挑他的毛病,他八十二了,还挑他的毛病,于心何忍!将来你们到了这个岁数,按照农村的老习俗,邻居们也会和你们孩子说的,大家会怎么看你们?表面上人家说,你父亲不对怎么着怎么着,可是背后里会说什么?背后里会笑话你父亲一个人睡公路上没人管,自己还要跑到法院告,还得处处看别人的眼色……

不只是你们,就连很多职能部门也是一样,也得尊老。南京大学同学聚会,岁数大的才能上座。这就是社会提倡的,也说明社会在不断地进步。这点道理应该懂,不能因为不上学,就搞不清什么才叫羞耻,什么叫光荣?父亲还提到你,有你的电话号码,金山才和你说话这么客气,你反而觉得不高兴,觉得丢人,难道像他们那样连个电话号码都不留就好吗?

你年龄也不大,善待老人也是做人起码的道德品质,才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马路上看到别的老人也是应该尊敬的,别人也会给你好的评价。退一步说,哪怕就是做做样子,为了做给别人看,姊妹几个也应该善待老人。

金山点金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中国文化信奉人性为善,所以历来讲的是教化。西方文化认为人性本恶,所以讲的是法治,为了限制罪恶。

老人的四个孩子刚出生时,应该是善良的吧。可是为嘛最终堕落成“罪恶”,值得我们整个社会去深思。如果沿用中国文化,那就是说他四个孩子都没有进行很好的教化,“子不教,父之过”,作为父亲也是有责任的。我想除去父母的责任之外,社会风气对滋生这种行为,也负有责任。

所谓的社会风气,也就是现今市场经济衍生出来的一种逐利的行为。如今很多人把坑蒙拐骗、忘恩负义当成一种“能力”。甚至还言:笑贫不笑娼,认为把钱挣到手就是本事。其结果就是:六亲不认。这或许也是我们由计划经济转市场经济的一个必然的畸形行为。但愿将来随着社会保障养老机制的建立,各种正当竞争规则的建立,会得到一个规范的充满活力和人性的新市场。

还有一种错误的倾向:总拿老人和孩子有代沟说事儿。要搞清楚的是究竟谁在沟里?年轻人未必就都有新观念。我坚持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站在沟里的不是老人。像这位八十二岁的老人,却一点儿都不弱势。儿子强词夺理,老人却一直面带笑容,不往心里放,这是多么大的强势。不是手里有钱就叫强势,老天爷给个大寿限,这个岁数还能身子骨这么硬朗,这就叫强势。这就是道家的学问。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