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徐霄鹰
题记:Julia是我大学同学的姐姐,刚移民新西兰一年多。我们是在奥克兰认识的。她专门开车到我家和我进行了这次访谈,她说:我觉得三四十岁再当妈妈,正好。
越生越顺我是每八年生一个孩子,特别巧:老大是1993年我26岁时生的,老二是2001年34岁时生的,老三是2009年生的,我42岁。我其实是年头出生,这样在年底生老三时,其实也快43岁了。生三个孩子的感觉,就是越生越顺,越生越容易。
(三个都是顺产?)前面两个是,老三不是,因为我有妊娠胆淤症。这个病是怀孕才会有的,是孕期雌激素变化导致胆功能不正常,很容易引起胎儿营养不良,严重的会导致死胎。老三是在香港生的,当时他只有35周,但是医生感觉他已经足够大了,考虑到我的病,就选择提前剖了。孩子一出来就六斤多,医院根本没把他当做早产儿。
我对香港的产科医生和服务印象特别好。我是剖的,一点儿都不疼,手术后第三天一早就出院了。住院过程中,也不打点滴,只是吃了一天口服药。孩子也不需要做什么检查。护士还每两个小时就把孩子抱过来给我喂奶。
我生老大的时候,也患了胆淤症,虽然是顺产,却让我住了一个星期的医院,每天打点滴,不让下床。当然,那时候是20世纪90年代,又是在重庆,可能医疗水平比较落后吧。老二是在广州出生的,因为孩子早产,被送到新生儿科,做各种检查。我也就陪他住了五天医院,点滴了也是打了三四天。出院时开了一大堆药。两个孩子在医院都是护士喂奶粉。
同样是胆淤症,而且我年龄越来越大,但是内地和香港医生的态度真的太不同了。香港的医生淡定得不得了,问他什么都是没事、很好。我怀孕四个月时去香港产检,一切正常,问他什么时候再回去检查,他说:“随便你!”生完以后,他说:“过一两年,还想再生,再来找我剖,没问题。”(是不是年龄越大,产后恢复越难呢?)我月子也是越坐越随便。第一次完全是按传统来的,父母伺候着,一个月不洗澡不下地,拼命吃鸡和鸡蛋。第二次,洗澡洗头下地,也不那么使劲吃了,一出月子就开始在家工作。第三次生完,简直完全没当在坐月子了。
(怀孕期间呢?有什么不同?)我第一次怀孕可娇气了。家里人是众星捧月地养着;单位上也是整天不上班,怀孕后期干脆请假不去了。(可是你才26岁呀!)你别看我现在身体好,我生孩子之前身体可差了:有很顽固的湿疹,一换季就发作,吃什么药都治不好;还有胃也不好;坐公车上下班,还试过失去知觉。可是一生了孩子,就全好了。(那你父母肯定得说是月子坐得好呗。)也许吧,谁知道呢?
生老二的时候,就完全不一样了,那时工作压力很大,经常加班,一直高强度地工作着。深圳的医生说我有胆淤症,必须提前住院观察,可我还不愿意去。怀老三怀到三四个月的时候,公司正好结束了一个业务,我就干脆不工作了。但也不是在养着,当时我先生在佛山,我和两个儿子在深圳,还有另外一个亲戚的孩子也在深圳由我代管。那时,老大面临考大学,正是操心的时候,还要陪老二参加各种兴趣班,亲戚的孩子要接送,一点儿都不轻松。
这些要放在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完全不敢想象。人是会变的。
旁白:Julia和现在的先生是再婚,所以老二不算超生,老三才算。但是她说,深圳人大概因为去香港生孩子很方便,超生很普遍。不光是像他们这样夫妻双方都是私企的生,有公职的夫妻也生,单位都睁一眼闭一眼。总之,生两三个孩子在她的朋友熟人圈里挺平常的。因此,她选择生老三也很自然,有了,夫妻俩又都喜欢孩子,就要了。完全没有和计划生育政策作对的“悲壮”,而她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从一个娇气的年轻妈妈成长为一个强壮独立的中年母亲。
众所周知,高龄母亲面临的生育风险远高于年轻的母亲,然而也有研究显示,高龄母亲在体力和精力上并不弱于年轻母亲,她们罹患乳腺癌的风险更小,更有可能长寿。
年纪大了,更容易兼顾(其他方面呢?也是越来越顺?)是啊,我总是鼓励那些三十大几的女性朋友生孩子。年纪大了再生孩子更好。我觉得30岁前后是事业的坎儿,往上走了就走了,下来了就不行了。所以,那几年事业才是全力以赴的重点。35岁以后,就不一样了,在公司的地位牢固了,外围的关系啊、人脉啊,也都建立起来了。
我生老二的时候34岁,事业已经有积累了。那时虽然还是很忙,但很多工作可以在家里完成,就感觉可以兼顾孩子和事业了。生老三就更是这样了。我在公司里基本上就是一个决策人的角色,具体工作都有同事操心,而且网络那么发达,在家办公、开个会什么的,就更容易了。
(我也很有同感,而且是不是年纪大了,我们的心理也更成熟呢?)对。生老大的时候是在钢厂工作,生完孩子就辞职了,完全有条件当全职妈妈的。可是,我的心完全不在孩子身上啊,就跟着做销售的老公到处玩。那时他在湖北,我就跑到湖北去住了几个月;后来他又去北京,我又去北京陪他。老大一直都是我父母帮我带的,5岁以后,才接到深圳来跟我们一起生活。
我记得老大5岁的时候,他在深圳,我在北京。那时,他还不会写字,就让外公握着他的小手写了一封信给我。那封信我还留着呢。他写的是:“妈妈,我很想你。你为什么不能回来陪我呢?”我看了心里好难过。
旁白:Julia的看法和经历与美国休斯敦大学女性研究教授伊丽莎白格雷高利的论点不谋而合。教授在她的新书《准备好了:为什么女性会选择晚育》(Ready:WhyWomenAreEmbracingTheNewLaterMotherhood)中指出:“高龄母亲拥有更雄厚的财力,与较年轻时生育第一胎的女性相比,她们更能在抚养孩子的同时兼顾好自己的事业,维持更稳定的家庭关系。”
越来越会当妈妈(当三次妈,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呢?)老大小时候是我父母管的,后来才跟我们在一起,但他确实和外婆特别亲。我每次回家,他也很高兴,但就是习惯了看着母亲来来去去吧。后来接到深圳跟我们一起住,我们也不太关注他,我几乎每个月都出差。他后来跟我关系也很好的,不过想想那时确实是不知道怎么当妈妈。他上学、上兴趣班都是自己去的,家长会我也没怎么出席过。有时看孩子的照片,回想第一次当妈的经历,感觉那时根本就不是当妈妈,更像是在独立生活。
老二是我先生的姐姐、孩子的姑姑来帮忙带的。但那时我工作已经稳定了,不用老出差,对他关注就多得多了。上学放学、兴趣班我都亲自接送,家长会我一次都没缺席过。真是年纪大了,母性就大了。对老二明显耐心平和得多,也开始有做妈妈的心得了。有空会记录他成长的点滴,有那种享受做妈妈的感觉了。
到了老三,还是有请阿姨做饭打扫卫生,但是带孩子就全是我自己来了。陪伴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多,越来越享受跟孩子在一起。
(在孩子的教育上,有什么不同吗?)最明显的就是越来越有耐心,越来越尊重孩子。就说兴趣班这件事情吧。我们给老大选择兴趣班,基本上都是随波逐流:人家都学钢琴,那他也学,都上奥数,那他也上。当然,我们还是比较民主,如果孩子实在不愿意,我们不会强迫,例如他说不想学奥数,我们也就算了。到了老二,我们的态度就不一样了,会有意识地根据孩子的特点来安排,让他自己选择。这就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我们要带他去试各种兴趣班,然后坐下来一起判断分析、一起决定。比如运动,我们真的试了很多,最后定了篮球和街舞。
另外就是能够更科学地对待孩子了。比如老二爱玩电脑游戏这件事。换以前的话,我们估计就会很严厉地、干脆地制止他。但是,现在,我们会尝试理解他为什么会这样,跟他谈,想办法慢慢解决这件事。
(听起来,你对后面的孩子更上心、更爱护,做哥哥的会嫉妒弟弟吗?)完全不会啊,他们都特别喜欢弟弟。有机会给你看照片,有一段时间孩子的姑姑把老二带回老家暂住,我们带老大去看他们。老二穿着开裆裤,老大就亲老二的屁股;你看这是有多喜欢?连屁股都亲。老二也特别喜欢老三,弟弟还在我肚子里的时候,他就亲我的肚子了。哥哥爱跟弟弟玩,特别爱逗弟弟。老二有段时间还常把弟弟逗哭。
(逗哭?你说的“逗”是什么意思?)就是哥哥非要弟弟听自己的,逼着弟弟承认哥哥聪明自己笨,或者故意做一些让弟弟不高兴的事情,就是哥哥在显示自己的权威,自己在家里的地位。我没怎么管他们。老二小的时候,老大在学校很多活动,朋友也多,其实没太多机会逗弟弟。但是,我们来了新西兰以后,这边放学时间早、孩子在家时间长,老二对新环境也不适应,就逗弟弟逗得多,经常把老三逗哭。逗哭了,我就要去哄啊,就觉得很累,就会怪老二。有一段时间我和老二的关系就很紧张。后来,我想开了,决定不管他们了,只要别有什么危险,不伤害到身体,随他们闹去。他们自己就和好了,老三也不那么不禁逗了,例如今天在车上,老二故意抱住老三最爱的玩具鲨鱼,以前的话,老三肯定会哭,但现在他不为所动,知道他的鲨鱼就是他的。老三还会告状。他跑来跟我说,哥哥又在玩游戏,哥哥没有吸尘Julia家每个人都要做指定的家务。老二的职责是吸尘。,我就说我知道了。
(好像就是家长其实不用太在意怎么处理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是啊,只要他们有安全感,知道父母是爱自己的就行。你看老二,虽然那么爱逗弟弟,但是我们不在的时候,他很照顾弟弟的,他玩游戏,弟弟想看,他就把弟弟抱到腿上,一边玩一边给他解释。我们在的时候,他有点不好意思流露。老大就更好了,前两年我们去日本,我和先生想买东西,我先生就让老大带两个弟弟回酒店,我都不放心,可是老大很细心很负责,牵着弟弟走回酒店,陪他们玩很久很久。弟弟也都很佩服哥哥。老二觉得老大最聪明,老三觉得老二最聪明。(那真是很圆满!)反正,有孩子真好,特别是他们三个在一起的时候。
旁白:Julia其实不是那种特别有意识地钻研亲子教育的妈妈,但是她的育儿经验却与专业研究结果惊人地吻合。
2012年由英国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儿童保健院的研究人员在格拉斯哥举行的英国皇家儿科医学院会议上发表了他们针对高龄母亲的研究报告。
这项研究对英国1100名40岁或以上高龄产妇的孩子以及3800名年轻女子的孩子进行调查对比,孩子们的年龄在9个月到5岁之间。研究发现:晚育母亲能更好地抚育子女。
晚育妇女的子女发生意外、住院治疗的次数较少,且无须担心他们有肥胖症的风险。
研究还同时检测了一系列与父母抚育技能相关的因素,包括认物、图片及形状识别以及通过现有的英国测试标准进行的发育智商测试等。结果表明,将社会阶层考虑进来的话,年长母亲的子女各方面的能力更强。
从事该研究的AlastairSutcliffe博士说:“我们有充分证据证明,跟年轻母亲相比,高龄母亲更擅长带孩子,我们确信晚育母亲的孩子们极可能更出色。”
享受跟孩子在一起的幸福(为什么决定移民来新西兰?)那段时间国内好乱,公共场合爆炸呀什么的。深圳规定,幼儿园如果举行集会,必须有五个警察在场保护。还有抢孩子,在佛山,一个妈妈,把孩子放到后座,自己走到驾驶座,就这么一小会儿工夫,就有人打开车后门把孩子就被抢走了。有时阿姨带老三出去,我总要再三叮嘱阿姨各种安全事项。他才4岁,就问我:妈妈,为什么我不能跟不认识的人说话?为什么不能随便出去玩?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他。我和先生就想,我们不要让孩子在这么一个不安全,没有信任的环境里长大。
而且,他是在香港出生的,去香港上学就是“双非”,香港人也越来越排斥内地人。孩子要学粤语,学英语,压力肯定很大。
于是,我们就决定移民过来了。我和先生过来,国内很多事情就要放下了,这边就要重新开始,但是为了孩子,我们很容易就做出了这个决定。
人就是这样,年龄越大,人也越坚强,越有为别人考虑的能力。
孩子也学会为父母考虑啊。有一次,老三出门上学之前,对我说:妈妈,如果你在家很无聊,可以玩我的乐高,就算你玩坏了,我也不会生气的。这就是言传身教吧?我每天耐心地陪伴他,他会想,这就是“母亲的样子”。他看到我这样对他,也就学会了这样对我,对别人。有一次,我切菜伤了手,老二没什么反应,老三却跑过来,很关切地问我疼不疼,要不要包扎。我心里暖暖的。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虽然我现在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陪伴孩子上,心里却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是希望孩子一直依恋我、依靠我了。我现在特别希望孩子们长大了,能够独立,跟我们分离,我们和他们可以各自成长。
有一天,我跟老三聊天,我说:你长大了还跟不跟妈妈一起玩啊?他说:当然啊。我说:可是你的两个哥哥都不爱跟我玩啦。他说:那是他们傻呀!
现在,我会不由自主地把能够跟孩子在一起看做是幸福。
后记AlastairSutcliffe博士说:“为什么年长的母亲似乎有更好的抚育子女的技能?可能是因为她们不再那么容易冲动、内心更平静以及生活阅历更丰富,所有这一切使她们更胜任母亲的角色。”
“证据表明,经历了怀孕和生育的巨大困难后,她们(高龄女性)将成为更好的母亲。”而这“正是年龄增长本身带来的结果”。
我想,Sutcliffe博士的这几句话正好可以拿来作为这篇访谈的结语,Julia想必是会同意的,她会说:“怎么不是呢?毕竟我们经历了那么多!”
§§有时,也听听他们的想法。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