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谎言,会如何开始
在辨别谎言的时候,还需要注意谎言是如何展开的。说谎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所以很多高明的说谎者都有一套说谎套路。他们发现,当用下面方式说谎的时候,更容易赢得人们的信任。
1.假话和真话夹杂说谎的人有时并不是一张口就谎话连篇。为了增加自己所说内容的可信性,他们往往还会讲一些真话。真话在这里的作用就是为假话作掩护,是套取他人信任的一种“烟雾弹”。
例如,有些医生明知病人的病并不严重,于是在讲了一些真实病况后,又建议病人做一系列的医疗检查,或购买一些高价药,并声称对身体有好处,否则病情可能会加重,这样真假混杂的谎话让人很难辨清。
2.主动交代自己的“私心”
高明的说谎者常常能够以情动人,他们常在他人面前主动说出自己的“私心”,当然这只是一个幌子。
例如,某位导游会主动告诉游客,到旅行社安排的购物点购买商品,自己的确有回扣,但仅是2%。游客们听了会觉得这位导游为人“坦诚”,就算自己花了100元,他也不过赚了2元钱的回扣。其实,导游拿到的回扣高达20%,甚至更高。根据“以诚相待”的心理,导游轻而易举地骗到了游客的信任。
3.摸清对方心思,从“客观角度”为对方分析以推销人员为例,他们知道顾客会担心“合同里的霸王条款”,担心产品质量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见到顾客时,他们就会用准备好的台词来逐一打消顾客的疑虑,但在关键的地方便采取避重就轻的策略蒙混过关。这时,顾客就容易被他们的“客观分析”所打动,不知不觉地进入他们设好的圈套。
“左右顾盼”的眼睛:天然的测谎仪身体语言学家指出,在识破谎言的试验中,要注意说谎者的眼睛,看对方用怎样的目光来面对自己。眼睛有任何反常的动作,都是说谎的征兆。
1.目光躲闪当人们感到内心愧疚、忧虑的时候,常常会移开与他人交流的目光或缩短与他人目光接触的时间。所以一个人在与你交谈时,目光畏畏缩缩,并看向其他地方,不敢与你的目光接触,或与你的目光接触还不到谈话时间的三分之一时,就证明他在说谎。
另外,根据相关研究证明,大多数人用惯了右手,在回忆的时候会使用左脑,眼睛看向右侧;而说谎话的时候用右脑,眼睛就会看向左侧。简单地说,就是惯用右手的人在撒谎时会不自觉地往左看,而惯用左手的人则相反。
2.长时间的注视有些人在说谎时,为了增加谎言的说服力,会长时间地注视对方,试图用眼神来强化这种印象—我是诚实的。他们甚至能无所畏惧地捕捉对方的视线,因为他们知道闪躲目光容易被揭穿,凝视对方反而能带来胜算。所以,如果你遇到一个人一反常态,比平时更专注地盯着你的眼睛时,要注意,他也可能在撒谎。
3.不停眨眼或揉眼睛根据研究表明,人类一般的眨眼频率是每分钟20次,但当人们言不由衷的时候,这种频率会达到以往的4~5倍。不过,有时人们在压力之下也会快速眨眼。而揉眼睛则是用来阻挡眼前的谎言,不让对方看透自己,避免看到对方的脸。若看到一个人用力地揉眼睛,并且视线总是不对准你,那他很有可能在说假话。
“强颜欢笑”,自有谎言的痕迹有研究表明,人们在说谎时,因为感到心虚,所以很少会笑。即使笑了,也是假装的,笑得非常勉强。
当我们发自内心地微笑时,面部表情会非常丰富,且整个人都显得神采奕奕。相反,在人们假装微笑时,笑容会非常生硬,即使发出笑声,眼睛也没有笑意,眼睛也会四处游移。
为什么人们要选择在说话的时候勉强自己笑出来呢?唯一的答案就是想迷惑对方,利用笑容使对方放松警惕。不过,敏感的人立刻就能感受出真笑与假笑的不同。诚实人的笑是无所顾忌的,并常常能感染别人,撒谎者的笑容则敷衍了事,很难让别人感到舒心。
那么,该如何识别假笑,如何判断对方是否在说谎呢?
1.是否牵动眼角身体语言学家指出,发自内心的笑容会牵动眼角的肌肉,让眼角起皱,眼睛眯起;而假笑多是嘴在动,即使牵动了眼角的肌肉,也是转瞬即逝,且面颊的肌肉表现松弛。
2.是否持续过久人类的情绪,不论是喜怒哀乐中的哪一种,都不能持续过长的时间。真笑能持续的时间不超过5秒,而假笑因为缺乏真实情感的推动,因此保持的时间一般都较长。不仅是笑容,任何一种表情持续超过10秒都可能是假的。
3.是否突然开始和结束假笑往往发生在同面部表情不一致的情况下。某个人可能突然开始笑,然后又突然停止,而这个笑容同他所说的内容和动作表达完全没有任何关系。突如其来的笑容,往往表明他想用假笑来掩饰什么。
4.是否在脸上更对称人们在真笑的时候,两颊的表情比较均衡,而假装的微笑则会更强烈地出现在脸的某一边。因为大脑的两个半球都希望能使笑容看起来更真实,但在有意识的控制下,左脸和右脸的表情反而不容易一致。根据观察,当一个人试图做出笑容时,左侧脸上的笑容会比右侧更明显。
“手足无措”,恰是识谎契机行为心理学家认为,善于观察的人,能从对方的肢体动作中看出他是否在撒谎。例如,日本已故首相田中角荣曾因“洛克希德贿赂事件”被迫下台,在接受审讯时,他小心翼翼地进行反驳,并会不自觉地用手帕擦拭脸,即使脸上没有流汗。
当人们在撒谎的时候,内心的焦躁不安会让身体处于紧张的状态。他们越是害怕暴露自己,越是容易出现无意识的动作。
如果你的交际对象做出如下几种动作时,就表明他可能在撒谎。
1.时不时地摸耳朵“非礼勿听”,这种姿势就是想防止不想听的事情传到耳朵里。例如,用食指与拇指拉动耳垂,用手指掏耳朵,摩擦耳背,再加上神色慌张,都可能表示他在撒谎。因为害怕听到他人揭发自己的声音,所以不时地摸耳朵。
2.整理衣领或拉链不管说谎者出于什么样的目的,说谎的行为都会给他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他总是希望借助一些肢体动作来掩饰或减轻这种压力。于是,在交谈的过程中,如果看到对方不经意地拉了一下衣领或拉链,然后长舒一口气,你就应当多长个心眼。可以以没有听清为由,让对方再重复一遍对你说过的话。如果对方说的是假话,接下来回答时将会支支吾吾,前后不一致。
3.动作与语言出现分离一般情况下,语言和动作应该是同时发生、步调一致的,很少呈现出时间上的明显不协调。但如果有人在说完“真是太可怕了,这件事我根本不知道!”然后才出现惊慌,不知如何是好的样子,他的表情多半是编造出来的。就像一个人在拍完桌子之后再勃然大怒一样,不合拍的动作,揭发了他在撒谎。
4.手势混乱美国的学者曾做过这样一个调查:当让护士故意对病人隐瞒病情时,很多护士会用一些很少使用的手势,且使用频率高于那些对病人讲实话时的手势。可见,当人们撒谎时,手势的混乱也是一种无声的信号。留意这些信号,你将能更轻松地区分真话和谎言。
5.其他动作前面提到过,不经意地触摸鼻子和掩盖嘴唇的动作等,都可能是撒谎的表现。尽管动作十分轻微,仍旧表现了发出动作者要掩盖的不安和紧张。
“坐立不安”,坦白了自己撒谎的人,在选择坐立的姿势时,同普通人或自己平常的状态中有较大差别。也许是压力作用的效果,他们总难坐得舒服。
1.不愿直面聆听者撒谎者的坐姿一般都反映了他们内心的担忧和恐惧。面对谎言被拆穿的压力,谈话中他们往往不愿意正面面对聆听者,而是以侧面示人,并常常望着地面,似乎一旦被识破,自己就会立刻走开。这也是撒谎者想回避众人的一种下意识表现,他们不想把真意暴露在众人面前。
2.身体不停乱动这类撒谎者显然还没有准备好自己的台词,他们不停变换自己的坐姿,以减缓因心虚而产生的压力。往往一个话题还没有开展,他们的坐姿就已经换了好几个。同时,他们的双腿还可能不断拍打地板,以希望能赶快摆脱这种不安的心理状态。
3.坐姿僵硬很多说谎者清楚身体不停地动容易暴露自己,于是他们在撒谎的时候,尽量控制自己不要动,让人们相信自己是在平和真实地表述。但如果持续的时间过长,这种坐姿就会显得十分僵硬,过度的紧张和自我控制,甚至会让他们感到腰部肌肉酸痛。所以,当看到一个人坐姿过于刻板和僵硬时,就要仔细掂量掂量,他说的话到底有几分是真的。
“词不达意”,漏洞遮掩不了内心在不同场合,人们会选择不同的话题和词汇。如果某个人谈论的话题同自己所处的地点和身份不协调、不一致,谁还能觉得他说的是真话呢?
说谎者通常在谈话中具有这样的特点:
1.说话离题万里说谎的人往往在选择讨论的主题时喜欢拐弯抹角,离题万里,进行冗长的解释,或者在谈论的过程中屡次跳跃话题。这时,只要你抓住一两个关键问题进行“打破砂锅问到底”,对方就会原形毕露了。
2.说话的内容同身份和职业不符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入什么行说什么话”。如果有人在言谈中不时地冒出“IT”、“服务器”、“内存条”等一类的词汇,就可以推断出此人从事IT业或与IT业有关的职业。但有些人伪装自己的身份,说自己是“某某专家”、“高干子弟”等,可他们选择的话题和词汇总是和身份不搭调,这时也要注意了。不要轻易被这种人的言语迷惑,要仔细判断对方是否在撒谎。
3.说话不时停顿、出错人在撒谎时,容易口齿不清,发音出错,语言重复并多有停顿,不时会夹杂“嗯”、“啊”等语气助词。因为编造谎言的过程中,由于紧张,人们更容易产生语法错误、口误等。
有时候,删除一些细枝末节,在最快的时间内进入主题,并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将你想要表达的东西表达清楚,让对方了解你或了解你的意图,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艺术。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