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国学经典全集 > 第六十四章 未济第六十四(18)

第六十四章 未济第六十四(18)

作者:杨永胜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郊外牧野,在那里举行誓师大会。武王左手持黄色大斧,右手拿着系有旄牛尾的白色旗帜指挥全军。他说:“多么遥远啊,我们这些人从西方来!”武王又说:“哦!我们友邦的君主和执事大臣们,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们,以及庸、蜀、羌、微、卢、彭、濮诸国之人,举起你们的戈,排列好你们的盾牌,竖立起你们的长矛,我要发布誓词。”

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以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夫子勖哉!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勖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罴,于商郊。弗迓史奔以役西土。勖哉夫子!尔所弗勖,其于尔躬有戮!”

“译文”

武王说:“古人说:‘母鸡没有清晨报晓的,母鸡报晓,这家就要败落。’现在商纣王只听信妇人之言,对祖先的祭祀不闻不问,轻蔑废弃同祖兄弟而不任用,却对从四方逃亡来的罪恶多端的人,推崇尊敬,任用他们,以他们为大夫卿士之官,使他们残害百姓,在国内犯法作乱。现在我姬发只是奉行上天的惩罚。今天这场战事,在进攻中不超过六、七步,就要停下来整齐一下队列。勇士们要奋勇向前啊!在交战中击刺不超过四、五回合,六、七回合,就要停下来整顿阵容。奋勇向前啊,勇士们!希望你们个个威武雄壮,如虎、貔、熊、罴一般,前往商郊进军。不要拒绝从敌方奔来投降的人,以便使他们为我们西方各国效力。奋勇前进啊,勇士们!你们如果不奋力向前,将对你们本身施行杀戮!”

“大意”

洪,大也;范,法也,洪范即大法。相传周武王灭商后第二年,访问前朝遗老箕子,征询治国方略,史官把箕子的话加以整理,即成《洪范》。《洪范》为《尚书》中重要篇目之一,全篇贯穿了系统的宗教神权思想,还包括朴素的唯物论因素。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概述洪范九畴的产生、传授情况及其纲目。第二部分分九段,对九畴的具体内容作了繁简不一的介绍。

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王乃言曰:“呜呼!箕子,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

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王、曰建用皇极,次六、曰用三德,次七、曰明月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

“译文”

周武王即位十三年后,拜访殷遗臣箕子。武王说:“啊!箕子,惟有上天在默默地保护下民,使他们彼此和睦地住在一起,我却不知道治理天下(该由)什么所定?”

箕子说:“我听说在从前,鲧用堵塞的方法治理洪水,扰乱了五行运行规律。上帝震怒,不赐给他九类大法,治理天下的常理被破坏。后来鲧被流放致死,禹继承他的事业而兴起,上帝赐给禹九类大法,治理天下的常理由此而定。九类大法:第一是五行;第二是谨慎专心地做好五事,以五事参五行,天人合;第三是忠诚敬重地做好八个方面的政事,使民众生活安定;第四是合用五种天象记录、服从天时;第五是建立君主的至上法则;第六是治民要用刚、柔、正直三种品德;第七是明哲智慧地勘察疑难问题,作出正确决断;第八要思虑众多征兆,视察得失;第九是享受五种幸福,惩戒六种大困厄。这是人君治天下之法。”

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二、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恭作肃,从作,明作,聪作谋,睿作圣。

三、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

四、五纪: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历数。

“译文”

一、五行:第一是水,第二是火,第三是木,第四是金,第五是土。水向下湿润,火向上燃烧,木可使其弯曲或伸直,金属可顺从人意变化形态,土壤可以种植并收获百谷。润下之水为咸味,燃上之火为苦味,可弯曲可伸直之木为酸味,可以改变形态的金属为辣味,可以种植收获百谷的土壤为甜味。

二、五事:一为表情仪态,二为言论,三为眼力,四为听力,五为思维。表情仪态要恭敬,言论要合乎道理,视力要明晰,听力要聪敏,思维要通达精微。表情仪态恭敬则严肃,言论合乎道理则治事有条理,眼力明晰则看得清楚,听力聪敏则善于谋划,思维通达精微则达于圣明。

三、八种政事官员:一为主管饮食之官,二为掌管财货之官,三为主持祭祀之官,四为主管土地之官,五为主管教化之官,六为主管刑法缉拿盗贼之官,七为掌管诸侯朝觐之官,八为掌管军旅之官。

四、五种计时方法:一是年,二是月,三是日,四是观察星辰,五是按历法推算。

五、皇极:皇建其有极,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惟时厥庶民于汝极,锡汝保极。凡厥庶民,无有淫朋,人无有比德,惟皇作极。凡厥庶民,有猷,有为,有守,汝则念之。不协于极,不罹于咎,皇则受之。而康而色,曰:“予攸好德。”汝则锡之福。时人斯其惟皇之极。无虐茕独,而畏高明,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凡厥正人,既富方,汝弗能使有好于而家,时人斯其辜。于其无好德,汝虽锡之福,其作汝用咎。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会其有极,归其有极。曰:皇极之敷言,是彝是训,于帝其训。凡厥庶民,极之敷言,是训是行,以近天子之光。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译文”

五、君主至上的法则:君主建立至上法则,聚合五种幸福,用以普遍赐予他的民众。这时他的民众对此至上法则,要和君主一起保持,凡君的民众,没有邪恶的私党;百官没有私自结为朋党,就只把人君建立的法则为最高准则。凡君之民众,有谋略、有作为、有操守的,君就要常常想到他们。虽有不合乎最高法则的,但也没有犯罪,君主就要宽容他们。有的人态度和悦,说:“我所喜好的是美德。”君就要赐给他们幸福。这样人民就只把君之法则作为最高准则。不要虐待那些无依无靠的小民而放纵地位尊显的贵族,只要一个人有才能、有作为,就应当让他们贡献其才能,这样,邦国就会昌盛。凡属君主百官,既要给予爵禄使其富贵,又要引导其趋向善道,君不能使这些人为国家作出贡献,这些人就是有罪的。对于那些没有好品德的人,君虽然赐给了他们幸福,他们也会使君受到危害。遵循王之准则,不可以有不公平,遵循王之大道,不要有私心偏好,不要有私心偏恶,而要遵循王的准则。不要有偏心,不要结朋党,王之大道就宽广平易;不结朋党,不存偏心,王之大道就治理好了,达于公平;不违反、不偏斜,王之大道就正直。用至上法则聚合臣民,并归向至上法则。又说:君主至上法则所讲的,是法则,是训导,是顺从上帝意旨。凡君之民众,对至上法则所讲的内容,要遵守,要实行,以靠近天子的光辉。又说:天子作臣民之父母,从而为天下之王。

六、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平康正直,强弗友刚克,燮友柔克。沈潜刚克,高明柔克。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国。人用侧颇僻,民用僭忒。

七、稽疑: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曰雨,曰霁,曰蒙,曰驿,曰克,曰贞,曰悔,凡七。卜五,占用二,衍忒。立时人作卜筮。三人占,则人二人之言。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身其康强,子孙其逢,吉。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逆,庶民逆,吉。卿士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庶民逆,吉。庶民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卿士逆,吉。汝则从,龟从,筮逆,卿士逆,庶民逆,作内吉,作外凶。龟筮共违于人,用静吉,用作凶。

“译文”

六、三种德性:一是正直,二是过分刚强,三是过分柔顺。中正平和,刚柔相济为正直,强硬得使人无法亲近就是过分刚强,温和柔顺得可亲则过于柔弱。要深沉隐伏而又刚强,高远明察而又柔顺。只有君主能造福于人,只有君主能降罪于人,只有君主可以享用美食。百官没有造福于人、降罪于人、享受美食的权利。百官如果造福于人、降罪于人、享受美食,将会危害他的领地,给他的国家带来灾祸,百官将因此脱离正道,民众将因此僭越作恶。

七、考察疑难:挑选掌管卜筮的官员,命他们进行卜筮。卜出的兆象有的像雨,有的像雨后晴空的云气,有的像蒙蒙雾气,有的像聚散飘忽、若有若无的云气,有的为二像相侵之状,卜出的卦象有内卦、有外卦,共有七种。卜龟出现的兆象为前五种,占筮所得的卦象为后两种,由此推衍变化。确定这些人员进行卜筮。如果用三个人占卜,结果不一致时应听从相同两个人的说法。你如果有重大疑难,先要自己反复思虑,然后和卿士商议,再和民众商议,最后问及卜筮。如果你自己赞同,卜龟赞同,卜筮赞同,卿士们赞同,民众赞同,这就叫大同。得此结果则身体安康,子孙兴旺发达,这是吉祥。如果你自己赞同,卜龟赞同,卜筮赞同,卿士们反对,民众反对,也是吉祥的。如果民众赞同,卜龟赞同,卜筮赞同,你自己反对,卿士们反对,也是吉祥的。如果你自己赞同,卜龟赞同,卜筮反对,卿士们反对,民众反对,作国内之事吉祥,作国外之事不吉祥。假如卜龟卜筮都违背人的意愿,那么静止不动是吉祥,有所举动就凶险。

八、庶征:曰雨,曰,曰燠,曰寒,曰风。曰时五者来备,各以其叙,庶草蕃庑。一极备,凶;一极无,凶。曰休征:曰肃,时雨若;曰,时若;曰,时燠若;曰谋,时寒若;曰圣,时风若。曰咎征:曰狂,恒雨若;曰僭,恒若;曰豫,恒燠若;曰急,恒寒若;曰蒙,恒风若。曰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岁月日时无易,百谷用成,用明,俊民用章,家用平康。日月岁时既易,百谷用不成,用昏不明,俊民用微,家用不宁。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译文”

八、众多征兆有:降雨,晴天,温暖,寒冷,刮风。假如一年里这五种天气齐备,按次序发生,百草就茂盛。其中有一项过量,就是荒年;有一项过少,也是荒年。美善的征兆是:君王严肃庄重,雨水按时降下;君王善于治国,天就按时节晴朗;君王明智,天气按时温暖;君王善于谋虑,天气就按时寒冷;君王圣明,天就按时刮风。丑恶的征兆是:君主傲慢狂妄,就会雨下不停;君王胡乱行事,就会久晴不下雨;君王贪图安逸,就会久热不消退;君王急躁且轻举妄动,就会久寒不退;君王暗昧不明事理,就会久风不止。君王视察其政事得失要看一年的征兆,卿士要看一个月的征兆,执事百官只看一日的征兆。五种天气按一年中的季节月份有规律地发生,而无异常,谷物就会因而成熟,政治因而清明,有才能的人因而显达,国家因而和平安乐。假如五种气候在一年的季节月份中没有按时,出现异常,百谷因而不能成熟,政治因而昏暗不明,有才能的人被埋没,国家因而不安宁。民众如同众星,众星有的喜好风,有的喜好雨。日月的不停运行,就有了冬夏之别。月亮向不同的星域运转,就会有风有雨。

九、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命终。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

“译文”

九、五种幸福:一为长寿,二为富有,三为健康安宁,四为美德,五为年高而得善终。六种大困厄:一是遭遇横祸短命夭折,二是疾病,三是忧愁,四是贫穷,五是邪恶,六是懦弱。

“大意”

金縢为用金属丝封缄的匣子,用来珍藏贵重之物。此篇为纪事之书,记载周武王灭商后第二年,身染重病,周公作册书向先王祈祷,愿以身自代。事后,史官将册书放入金属丝封缄的匣子里,封存起来。篇中第一段即记此事。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周公出来摄政。管叔、蔡叔不平,勾结殷遗民举兵叛乱。周公奉命东征,平定叛乱,而成王对周公仍有怀疑,周公避去。后来上天示警,成王发现金縢之书,乃幡然悔悟,亲迎周公。篇中第二段记此事。

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二公曰:“我其为王穆卜。”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公乃自以为功,为三坛同。为坛于南方,北面,周公立焉。植璧秉,乃告太王、王季、文王。

史乃册,祝曰:“惟尔元孙某,遘厉虐疾。若尔三王,是有丕子之责于天,以旦代某之身。予仁若考,能多才多艺,能事鬼神。乃元孙不若旦多才多艺,不能事鬼神。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尔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祗畏。呜呼!无坠天之降宝命,我先王亦永有依旧。今我即命于元龟,尔之许我,我其以璧与,归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

乃卜三龟,一习吉,启见书,乃并是吉。公曰:“体!王其罔害。予小子新命于三王,惟永终是图;兹攸俟,能念予一人。”公归,乃纳册于金縢之匮中。王翼日乃瘳。

“译文”

在周灭商后的第二年,武王患病,身体不适。太公、召公说:“我们诚敬地为王卜问吉凶吧。”周公说:“不要使我们的先王担忧。”周公把自身作为抵押,建成三座祭坛,清扫了祭祀的场地。又在三座祭坛南面建起一坛,周公面向北面立于坛上。安放好璧,拿着,就向太王、王季、文王祈祷。

史官写好策书,祝告说:“你们的长孙姬发患了重病。若是你们三王对上天有助祭之责,就用我姬旦代替姬发之身吧。我仁厚而孝顺,多才多艺,善于侍奉鬼神。你们的长孙不如我姬旦多才多艺,他不善于侍奉鬼神。他从上帝那里得天命,普有天下,因而能使你们的子孙在人世间得以安定。四方的人民无不敬畏他。啊!不要殒没上天降给周国的宝贵大命,我们的先王也有所依归。现在我就听命于大龟,你们如准许我的祈求,我就带回璧和等候你们的命令;你们如不准许我的请求,我就藏起璧和,不敢再请。”

于是用龟卜问三次,都是吉兆。用钥匙开启密室见卜兆之书,加以对照也都是吉利。周公说:“从卜兆之形看,王没有什么危险。我亲自从三王那里接受命令,只谋求国运长久;现在我所等待的,是先王能顾念我侍奉鬼神的忠心。”周公回去后,就把策书放入用金属丝封缄的匣子中。武王第二天病就好了。

武王既丧,管步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子。”周公乃告二公曰:“我之弗辟,我无以告我先王。”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于后,公乃为诗以贻王,名之曰《鸱》。王亦未敢诮公。

秋,大熟,未获,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王与大夫尽弁,以启金縢之书,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二公及王乃问诸史与百执事。对曰“信。噫!公命,我勿敢言。”王执书以泣,曰:“其勿穆卜!昔公勤劳王家,惟予冲人弗及知。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新逆,我国家礼亦宜之。”王出郊,天乃雨,反风,禾则尽起。二公命邦人,凡大木所偃,尽起而筑之,岁则大熟。

“译文”

武王死后,管叔和他的兄弟们就在国内散布流言,说:“周公将做出不利于年幼的成王的事情。”周公就告知太公、召公说:“我如果不摄政,将无法向先王汇报。”周公留在东方二年,就把犯罪的人捕捉了。在这之后,周公作了一首诗送给成王,诗名为《鸱》。成王也不敢责备周公。

秋天,谷物都成熟了,尚未收获,天空雷电大作,又刮起大风,庄稼都倒了,大树也全被连根拔起,邦国之人极为恐惧。成王和大夫们都穿上礼服,打开用金属丝封缄的匣子和里面的策书,于是看见了周公愿以身自代武王的祈祷词。太公、召公与成王就向史官和众多执事之官询问。他们回答:“确实如此。唉!周公有令,我们不敢说出来。”成王拿着策书哭泣着,说:“不必再恭敬地卜问了!从前周公为王室大业操劳,只有我不了解。现在老天发怒以昭示周公的德行,我应当亲自去迎接他,我们国家的礼仪也应该这样。”成王出郊外迎接周公,天还下着雨,风向却调转了,庄稼全都立起来了。太公、召公命令国人,凡是被大树压倒的庄稼,要全部扶起来培土固根,这一年获得了大丰收。

“大意”

大诰即普遍告谕之意。周武王灭商后第二年死去,成王年幼,周公摄政,统管国事。而管叔、蔡叔、武庚联合淮夷等部族发动叛乱,周公决定东征。在出发前,周公以成王的口气发布此告谕,反复说明东征的必要性,并用神意来统一思想,支持东征。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分析形势和面临的困难。第二部分较长,分层次地阐述东征的理由。

王若曰:“猷!大诰尔多邦,越尔御事。弗吊!天降割于我家,不少延。洪惟我幼冲人,嗣无疆大历服。弗造哲,迪民康,矧曰其有能格知天命?已!予惟小子,若涉渊水,予惟往求朕攸济。敷贲敷前人受命,兹不忘大功。予不敢闭于天降威用,宁王遗我大宝龟,绍天明。即命曰:‘有大艰于西土,西土人亦不静,越兹蠢。殷小腆诞敢纪其叙。天降威,知我国有疵,民不康。曰:予复!反鄙我周邦,今蠢。今翼日,民献有十夫予翼,以于敉宁武图功。我有大事,休?’朕卜并吉。”

“译文”

成王这样说:“啊!普遍告谕各国诸侯,以及执事百官。不幸啊!上天降灾祸给我们国家,没有一点延迟。我这个年轻人,继承了广大悠久的王业。没有遇到圣哲的人,引导民众达到安定,况且又岂能推究认识天命呢?唉!我这个年轻人,如同要涉过深水,我只有去寻求我所能渡过的办法。大宝龟能辅佐先王接受天命,至今没有丧失他们的大功业。我不敢隐藏上天降下的惩罚,用文王遗留给我的大宝龟,卜问天命。到大龟前听命说:‘西方有大难,西方人民也不平静,人心动荡。殷商的小王竟敢组织起他的残余势力。上天对我国降罚,他们知道我国有困难,民心不安定。就说:我们要复兴故国!反过来图谋我们的国家,现在正在蠢蠢欲动。近几日,民间有十位贤者来辅佐我,以稳定文王、武王谋取的功业。我国有战事,将会吉利吗?’我的卜问都是吉利的。”

肆予告我友邦君越尹氏、庶士、御事,曰:‘予得吉卜,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尔庶邦君越庶士、御事罔不反曰:‘艰大,民不静,亦惟在王宫邦君室。越予小子,考翼不可征,王害不违卜?’肆予冲人永思艰曰,呜呼!允蠢鳏寡,哀哉!予造天役,遗大投艰于朕身,越予冲人,不自恤。‘义尔邦君越尔多士、尹士、御事,绥予曰:’无毖于恤,不可不成乃宁考图功!

“已!予惟小子,不敢替上帝命。天休于宁王,兴我小邦周,宁王惟卜用,克绥受兹命。今天其相民。矧亦惟卜用。呜呼!天明畏,弼我丕丕基!”

“译文”

故而我告谕我的友邦君主和史官、武士和百官,说:‘我得到吉利的卜兆,我只有和你们众邦国一起去讨伐殷商逃亡叛乱的人。’你们众邦国的君主以及众武士、百官无不反对说:‘困难太大,民众不安定,叛乱者又出自王室和诸侯之家。我们这些人,遵行孝道,认为不可征伐,王何不违背占卜呢?’因此我这个年轻人久久思考此事后说:‘啊!战争诚然会扰乱孤苦无依的人,多令人哀痛啊!我奉上天的指派,担当起重大而艰难的使命,我这年轻人不能只是自己忧虑。’你们各位君主和你们这些武士、史官、百官,应该抚慰我说:‘不要为忧虑劳心,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