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丝路文学网
丝路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紫箫记 > 第七章 游仙[1]

第七章 游仙[1]

作者:(明) 汤显祖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才调,才气。多指文才。唐李商隐《读任彦升碑》诗:“任昉当年有美名,可怜才调最纵横。”心怀,犹胸怀。

[57]博学宏词:科举名目的一种。始于唐开元中。

[58]尘心:指凡俗之心,名利之念。宋梅尧臣《送昙颖上人往庐山》诗:“尘心古难洗,瀑布垂秋虹。”

[59]寡人:古代王侯的谦称。《礼记·曲礼下》:“诸侯见天子,曰‘臣某侯某’。其与民言,自称曰‘寡人’。”唐孔颖达疏:“寡人者,言己是寡德之人。”

[60]修仙:修炼成仙。古代道教所谓修炼长生不老的方法。

[61]“蕙色”二句:蕙色,艳丽之色。蕙,即蕙兰,一种香草。娥媌,指轻盈美丽的女子。西汉扬雄《方言》第一:“秦晋之间,凡好而轻者,谓之娥;自关而东,河济之间,谓之媌。”云歌,指高歌。宋史达祖《杏花天》词:“凉花畔,云歌露饮。梦断了,终难再问。”

[62]“逐胜”句:追逐胜景,随心欢笑。等闲,轻易;随便。南宋朱熹《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63]风韵:风度韵致。多指女子优美的姿态。

[64]“娇饶”四句:娇饶,柔美妩媚。唐郑谷《海棠》诗:“秾丽最宜新著雨,娇饶全在欲开时。”清矑,也作“清卢”。指眼珠明亮,黑白分明。《汉书·扬雄传上》:“玉女无所眺其清卢兮,宓妃曾不得施其蛾眉。”半束烟绡,指女子腰肢纤细。绡,生丝。

[65]“飘摇”三句:飘摇,举止轻盈洒脱的样子。软粉酥融,指女子肌肤柔软细嫩、润滑如酥。酥融,润滑柔软。风调,指人的品格情调。唐白居易《和殷协律琴思》:“秋水莲冠春草裙,依稀风调似文君。”

[66]未央:未尽;无已。唐皎然《陇头水》诗之二:“秦陇逼氐羌,征人去未央。”

[67]饶不过:饶受不过。言承受不了二姬的祝福。饶,饶受;即额外享受。

[68]“人生”句:言人生在世一旦年老就不可能再年轻。头如雪,即年老头发变白。

[69]“便春风”句:春天,生机盎然,一切欣欣向荣。然岁月不饶人,唯人的年岁不会因春天来临而返老还童。故这里说“便春风几度难消”头上之白发。

[70]“宝袜谋鸪啤?

[71]侍寝:指女子伴眠。唐李暇《拟古东飞伯劳歌》:“谁家女儿抱香枕,开衾灭烛愿侍寝。”

[72]“洞房”二句:洞房,幽深的内室。多指卧室、闺房。秘戏,原指后宫内秘密之戏剧。后泛指男女淫秽嬉戏。素女,传说中古代神女。与黄帝同时,据说她善于弦歌,且善房中术或养生术。西汉王褒《九怀·昭世》:“闻素女兮微歌,听王后兮吹竽。”又,东汉王充《论衡·命义》:“素女对黄帝陈五女之法,非徒伤父母之身,乃又贼男女之性。”素女图,明中期出现的一种春宫画册。

[73]“总饶”三句:过去那些总围绕身边的穿着颜色各异的服饰的高髻细腰美女,已经是别一种格调了。饶,额外享受。云翘,指女子高耸的发髻。也借指美女。宋王千秋《瑞鹤仙·韩南涧生日》词:“金船满酌,云翘低祝。”黦红殷,本指绿、黄黑、红、黑红等颜色。这里指穿着各式颜色服饰的女子。别掉,即“别调”。指另一种格调。

[74]“对迎风”二句:迎风旧馆,指汉武帝时的迎风观。《汉书·扬雄传上》:“甘泉本因秦离宫,既奢泰,而武帝复增通天、高光、迎风。”睢阳故道,史载西汉梁孝王刘武在其封国的都城睢阳(今河南商丘)“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余里”。“睢阳故道”即指此。这里指霍王眺视自己之前生活过的馆阁楼台,回味过去的生活。

[75]“看邸第”二句:看那邸第楼台,重重叠叠的,都淹没在人世的滚滚红尘之中!红尘,佛教、道教等称人世为“红尘”。这里指世俗的人间生活。

[76]“厌鸾笙”二句:厌倦了这歌舞升平,闲适游娱的生活。鸾笙,笙的美称。凤拨,凤鸟形的拨。拨,弹拨弦乐器的拨子。这里以“鸾笙凤拨”泛指歌舞升平的生活。猿林雁沼,指西汉梁孝王兔园中的落猿岩与雁池。西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梁孝王好营宫室苑囿之乐,作曜华之宫,筑兔园。园中有百灵山,山有肤寸石、落猿岩、栖龙岫;又有雁池,池间有鹤洲、凫渚。其诸宫观相连延互数十里,奇果异树、瑰禽怪兽毕备,主日与宫人宾客弋钓其中。”这里以“猿林雁沼”泛指豪奢闲逸的生活。

[77]王乔:即王子乔。传说中的仙人,即周灵王太子。《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王乔控鹤以冲天,应真飞锡以蹑虚。”唐李善注引《列仙传》:“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也。”

[78]“绕碧落”二句:耳旁萦绕着仙家做早课的晨钟声及夜间道场的诵经声。碧落,道教语,指天空;青天。唐杨炯《和辅先入昊天观星瞻》:“碧落三乾外,黄图四海中。”朝敲,指佛、道晨课前敲响的晨钟。夜醮,指佛、道夜间设道场念经做法事。

[79]“胜高唐”二句:胜过楚王高唐遇神女的闲梦与曹植洛水逢洛神的空挑逗。

[80]到头一路:指人生到最后不生离即死别,除此不会有其他的结局。

[81]“总爱海”二句:爱海,佛教用以称情。以海称之,极言其深也。浮生,指人的一生。出自《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以人生在世,虚浮不定,因称人生为“浮生”。浮生一了,言人生一世最后都是以生命的死亡为终了。

[82]“看桂岭”二句:参差,不整齐。这里指山势的高低起伏。窈窕,深远;幽深。桂岭、芝楼,泛指古人隐居修炼之所。

[83]传位:传授帝王权位。富春堂本此处作“圣上”,似更贴切。

[84]表闻:向皇上上表申闻。《宋书·谢灵运传》:“出郭游行,或一日百六七十里,经旬不归,既无表闻,又不请急。”

[85]归老:终老。唐何扶《送阆州妓人归老》诗:“竹翠婵娟草迳幽,佳人归老傍汀洲。”

[86]“愿逐淮王”二句:指愿意跟随霍王隐居求仙修炼。淮王,即西汉淮南王刘安。《太平广记》卷八引《神仙传》:刘安饮药升天仙去,“余药器置在中庭,鸡犬舐啄之,尽得升天,故鸡鸣天上,犬吠云中也”。彭公,即传说中的长寿仙人彭祖。《太平广记》卷二引《神仙传》:彭祖有长寿养生之方,年七百六十七岁,可一点也不见老。殷王曾亲自前往问询长生之术,不告。后使一“知养性之方,年二百七十岁,视之如五六十岁”的采女前往问道,彭祖尽告之。采女回来后将养生之要教王,王试之有灵验,想独自享有此术。“乃下令国中,有传祖之道者诛之,又欲害祖以绝之”,彭祖就逃离了,不知所之。

[87]“云霄”五句:王爷您自有千秋高寿,为何像燕昭王一样好神仙之术?燕昭王因为经常沉醉于《旋怀》等精妙的歌舞中,当然少不得乞要分照的夜蛾炼制长生丹药。云霄,喻指高位。这里指霍王贵为亲王。何事,何故。燕昭,即战国时燕昭王。东晋王嘉《拾遗记》卷四载:燕昭王即位二年,广延国进献了两名“绝古无伦”的善舞者,能舞《旋怀》,“言其肢体缠曼,若入怀袖也”。又,西王母至,“与昭王游于燧林之下,说炎帝钻火之术。取绿桂之膏,燃以照夜。忽有飞蛾衔火,状如丹雀,来拂于桂膏之上。此蛾出于员丘之穴。穴洞达九天,中有细珠如流沙,可穿而结,因用为佩,此是神蛾之矢也。蛾凭气饮露,飞不集下,群仙杀此蛾合丹药。西王母与群仙游员丘之上,聚神蛾,以琼筐盛之,使玉童负筐,以游四极,来降燕庭,出此蛾以示昭王。王曰:‘今乞此蛾以合九转神丹!’王母弗与”。

[88]“赵王”二句:赵王的姬妾,嫁给了仆役。唐李白《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诗:“妾本丛台女,扬蛾入丹阙。自倚颜如花,宁知有凋歇。一辞玉阶下,去若朝云没。每忆邯郸城,深宫梦秋月。君王不可见,惆怅至明发。”即咏此事。厮养,厮役;仆役。

[89]“高阳”二句:高阳王的美人徐月华,嫁给了卫将军原士康。事见明王世贞《艳异编》卷十六《高阳王》:后魏高阳王雍,居近青阳门外数里,贵极人臣,富兼山海,家有“童仆六千,伎女五百,隋珠照日,罗衣从凤。自汉晋以来,诸王豪侈,未之有也”。雍死后,“诸伎女悉令人道,或有出家者。美人徐月华善箜筷,能为明妃出塞之曲,闻者莫不动容。永安中,与卫将军原士康为侧室,士康宅亦近青阳门”。

[90]微细:指地位卑下;低贱。《史记·高祖本纪》:“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

[91]“堪笑”四句:可笑啊,月华姬,丛台女,你们白白失掉了自己的身份。这四句是承上面“赵王宫妾”、“高阳美人”而言的。丛台,战国时赵国所筑楼台,在河北邯郸城内,因数台相连,故名。唐李远《听话丛台》诗:“有客新从赵地回,自言曾上古丛台。”气分销,指丢了体面,失掉身份。

[92]“到不如”二句:倒不如淮南王刘安的金鸡、王母身边的青鸟能长久地陪伴主人身边。

[93]“悲悄”四句:悲愁啊,那辟邪旗开道,珠络褓裹着的皇子,都是过去的荣华,成了遥远的梦。唐代杜牧有《杜秋娘诗》,诗前小序云:“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为李锜妾。后锜叛灭,籍之入宫,有宠于景陵。穆宗即位,命秋为皇子傅姆,皇子壮,封漳王。郑注用事,诬丞相欲去己者,指王为根。王被罪废削,秋因赐归故乡。予过金陵,感其穷且老,为之赋诗。”诗中有句作:“红粉羽林杖,独赐辟邪旗”、“虎睛珠络褓,金盘犀镇帷”。汤剧在这里借用杜秋娘原型的生活经历,故有此唱词。悄,忧愁。辟邪,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似鹿而长尾,有两角。珠络,本为头饰的一种,系以珍珠缀结成网络状。褓,包裹婴儿的小被。杳,幽深;久远。

[94]“昔毛女”二句:从前有毛女隐居华山,嫦娥奔月的传说。汉刘向《列仙传》“毛女”条:“毛女者,字玉姜,在华阴山中,猎师世世见之,形体生毛,自言秦始皇宫人也。秦坏,流亡入山避难,遇道士谷春,教食松叶,遂不饥寒,身轻如飞,百七十馀年,所止岩中有鼓琴声云。”晋干宝《搜神记》:“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之以奔月。”

[95]“奇妙”四句:多神奇啊,玉姜在华山中飞奔,嫦娥在月宫中捣药,乘风伴月。玉姜,即前述毛女。灵药捣,传说嫦娥因偷吃不死药,被罚在月宫终日捣制不死药。

[96]从金陵入侍:从金陵来到王府侍候霍王。金陵,即今江苏南京市。

[97]“冷春宵”三句:清冷的春夜,如何禁受得了漫漫长夜,听到善啸之人的啸声,则更显凄凉。春宵,即春夜。北斗,即北斗七星。古人能根据北斗星运行的位置来确定四时。停舂,停止劳作。这里指北斗星停止运行。西王侍啸,西王母侍者的啸声。《山海经·西山经》:“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

[98]白鹤之归:指驾白鹤归来。此指修成正果。

[99]青鸾之唱:指爱情的歌唱。青鸾,古代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相传这是一种为爱情而歌唱的鸟,一生中都在寻找自己的同类。唐李白《凤凰曲》诗:“嬴女吹玉箫,吟弄天上春。青鸾不独去,更有携手人。”

[100]“便换金巾”二句:既然已经脱掉绛袍,换上了金巾,又为何要用武陵的犀导来导发戴冠呢?也就是说,既然抛开了尘世生活而选择了游仙修道,又为何要用郑、杜二姬的侍候。金巾、绛袍分别指代霍王目前的王侯生活及即将开始的游仙生涯。犀导,用犀角制成的导发具。古人用以引发入冠帻。

[101]“铜雀”句:指魏武帝曹操生前遗命安排姬妾驻守铜雀台为其歌吹守陵事。铜雀,即铜雀台。西陵,魏武帝曹操陵墓。《邺都故事》:“魏武帝遗命诸子曰:“吾死之后,葬于邺之西岗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珠宝。馀香可分诸夫人,不命祭吾。妾与伎人皆著铜雀台,台上施六尺床,下穗帐,朝晡上酒脯粻糒之属。每月朝十五,辄向帐前作伎。汝等时登台,望吾西陵墓田。”

[102]分张:分离;分别。唐李白《白头吟》:“宁同万死碎绮翼,不忍云间两分张。”

[103]“堪叹”四句:可叹啊,汉时赵飞燕,前朝杨玉环,就像画鸾金雁一般,随帝王来往各处行宫之间。画鸾金雁,言其美丽也。别馆,帝王在京城以外的行宫。瘦燕,指汉代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她体态轻盈瘦弱。肥环,即唐玄宗贵妃杨玉环,她体态丰腴。

[104]“向花时”二句:在花开的时节,击鼓嬉戏,排演风流阵法。节鼓,乐器,击之以节乐。风流阵,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风流阵》:“明皇与贵妃每至酒酣,使妃子统宫妓百馀人,帝统小中贵百馀人,排两阵于掖庭中,目为风流阵。以霞帔锦被张之为旗帜,攻击相斗,败者罚之巨觥以戏笑。”

[105]“桂丛人”二句:言霍王隐居离去后,自己只能苦苦地隔花呼唤,将像娥皇、女英思念舜一样使竹染泪斑。桂丛人,即隐居之人。竹枝斑,晋张华《博物志》卷八:“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闪杀人,苦煞人。

[106]“春明”三句: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却因您要离开而满眼含泪,那仙楼琪树,能经得起我们几次登攀。言霍王离开后思念他只能登上高楼远望。琪树,唐李绅《琪树》诗序:“琪树垂条如弱柳,结子如碧珠,三年子可一熟。每岁生者相续,一年绿,二年碧,三年者红,缀于条上,璀错相间。”

[107]“阑珊”四句:消沉啊,盼来盼去,竟舍弃我们,遁入深山。阑珊,消沉。频,同“颦”,皱眉。玉钗金篦,指代女子。即六娘、秋娘也。岩峦,高峻的山峦。这里指霍王修道的深山。

[108]“怨王孙”二句:可恨王侯子孙从来散漫,常效王子乔在缑氏山吹笙修道。服散,从事闲散之事。服,服行;实行。缑山,即缑氏山。汉刘向《列仙传·王子乔》:“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馀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

[109]尘娇自浣:尘娇,尘世中的娇女子。这里是杜秋娘自指。自浣,自洗尘世之心。言秋娘即将到西王母观修道,故须涤除尘世之心。

[110]云残:即残云。零散稀疏的云。富春堂本“云残”下有白语:“六娘,就此拜辞了。(郑)人日登高之乐,番成岐路之悲。”

[111]按,“六娘”及下“秋娘”四字底本无,富春堂本有“郑”、“杜”二字,据补。

[112]世事殊昏旦:指世事变化极快,难以意料。殊昏旦,言从清晨至黄昏就绝然不同。殊,不同。

[113]“紫阳”句:戴着花冠的宫女在道观中修行。此句指秋娘言。紫阳,道士。唐钱起《省中春暮酬嵩阳焦道士见招》诗:“多惭紫阳客,相忆白云深。”这里指道士修行的道观。花冠,指女子所戴的装饰美丽的帽子。

[114]海上山:即仙山。传说中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

[115]“北渚”句:指传说中西汉淮南王刘安学仙之事。

[116]花源:即桃花源的省称。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写武陵捕鱼人无意中发现了避秦乱的世外桃源。

评析:

《游仙》一出写霍王人日登高设宴,并安排姬妾郑六娘、杜秋娘弹奏乐曲佐酒。当郑、杜二人弹奏才子李益所作新词[宜春令]后,没想到竟使得霍王尘心顿消,准备入华山修仙,求得长生不老之道。尽管郑、杜二姬苦苦挽留,无奈霍王去意已决,以致人日登高之乐,变成夫妇陌路之悲。最后,秋娘带领弟子善才去了西王母观中出家修道;六娘因为还有女儿小玉未嫁,暂且留下陪伴女儿。真乃是“桂丛人去竹枝斑”,“可怜世事殊昏旦”。

从剧情来看,本出情节与主题关系甚小,唯交代了小玉的身世来由,竟用了十七支曲,由此可见此剧情节枝蔓横生之一斑。然唐人小说《霍小玉传》直言“故霍王小女”,则小玉母女身世凋零,是由于霍王辞世之故。汤显祖别出心裁,编出《游仙》一出,当然不仅是呈才自傲,实含一定深意。放眼明代万历之前的武宗、世宗等,都是不理朝政之主。嘉靖帝更是终日醉心于学道,致使首辅严嵩专国廿年,吏治腐败,对明王朝的统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对于满腹经时济世之才的汤显祖,当然深谙其中的道理。因此,在剧中借霍王游仙对当时的修道之风给予了嘲讽。

本出依然秉承此剧典重厚实的语言风格,典故触目皆是,有关亲王以及修仙成道的典故尤为突出。这虽然体现了汤氏渊博的学识,但对俗文学的戏剧而言,则大大增加了读者(观众)理解的障碍。

。VIP。♂丝♂路♂文♂学♂网*♂www.wen♂xue.c♂om

本站已更换新域名
新域名 https://wap.sunsilu.com xs小说 silu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我要报错